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内容充满了对友情和往事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感慨。从字面上看,诗人似乎是在一种离别和孤独中书写自己的心情。
“道路五千里,门阑三十年。”开篇便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岁月匆匆的感觉,五千里的远行与三十年的久违,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人世间联系的脆弱。
“当时携手人,今日无半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友谊的怀念,以及现在孤独无伴的悲哀。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接下来的几句:“咏题官舍内,赋韵僧房前。公登略彴桥,况榜龙■船。”通过具体的场景和活动,如在官舍内吟诵文章,在僧房前赋诗,以及公务上的忙碌等,都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远寺吐朱阁,春潮浮绿烟。鹓鸿翔邓林,沙鸨飞吴田。”这里的景象描写,既有静谧的寺庙,也有生动的自然景色,如春天的潮水和鸟儿的飞翔,这些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诸子纷出祖,中宵久留连。坐客三千人,皆称主人贤。”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在社交场合中的辉煌与孤独。即便是在众人环绕之中,也无法掩饰内心的寂寞。
“国士分如此,家臣亦依然。身在薜萝中,头刺文案边。”这里诗人感慨于自己身处的是非之中,却又不得不保持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和形象。
“故吏已重叠,门生从联翩。得罪为何名,无阶问皇天。”这些句子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失误的反思,以及面对现实境遇时的无奈与困惑。
最后几句:“出门多岐路,命驾无由缘。伏承诸侍郎,顾念犹迍邅。圣代逢三宥,营魂空九迁。”诗人表达了对未来道路选择的迷茫,以及对朋友和同僚的依赖与思念。在这个“圣代”中,诗人的心灵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精神上的寄托。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情感展现,它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情感历程,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是一篇深刻而富有表现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