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子令宪西归(其一)

弟兄亲友剑南州,别思如山浩不收。

家问稀疏人迹绝,眼明从子慰羁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兄弟亲朋在剑南州,离别的思念像山一样无边无际。
家书稀少人迹罕至,只有明亮的眼睛能从孩子那里得到安慰,缓解我的羁旅愁绪。

注释

剑南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今四川省一带。
别思: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浩不收:形容思念深重,无法收敛。
家问:家信,指远方亲友的来信。
人迹绝:人烟稀少,几乎无人往来。
从子:指孩子,子在这里是对晚辈的称呼。
羁愁:羁旅的忧愁,指在外漂泊的愁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送从子令宪西归》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亲友分别时的深深思念之情。"弟兄亲友剑南州"一句描绘出亲人朋友相聚在剑南州(今四川一带)的情景,展现了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别思如山浩不收"则生动地刻画了离别后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如同山峦般深沉而绵长。

"家问稀疏人迹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从子分别后,家中通信的稀少和外界人迹的断绝,显得孤独而寂寥。最后,"眼明从子慰羁愁"表达了诗人期待通过从子的归来,能暂时缓解自己因离别而产生的羁旅之愁,体现出对亲情的深深依赖和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思念和期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从子令宪西归(其三)

古来明戒有弦钩,伯父胡为苦好脩。

累尔南行数千里,我之自取尔何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送从子令宪西归(其五)

古人为学戒悠悠,说命惟从务敏求。

识此味时那可已,更从来处验吾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送从子令宪西归(其六)

弘毅规摹本末周,既难分付又难酬。

须知陋巷忧中乐,又识耕莘乐处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送安同知赴阙(其五)

闭门睡息正齁齁,野卉蓬蓬烂不收。

只忧一夜西风急,恼乱东邻卒未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