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清老

自来渔父好家风,一片潇湘晚钓中。

伊昔放言知莫逆,于今亲到得参同。

金章寂寂残初梦,汀草依依照短篷。

德秀虽亡次山在,怅回青眼送飞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寄清老》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描绘一位渔父在潇湘晚景中的垂钓情景,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句“自来渔父好家风”,开篇即点明了渔父的生活方式和内心追求,其“好家风”不仅指渔父自身的生活习惯,也暗含了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接着,“一片潇湘晚钓中”一句,以“潇湘”这一富有诗意的地名,以及“晚钓”这一场景,营造出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渔父独自一人在夕阳下的江边垂钓,与世隔绝,享受着内心的平静。

“伊昔放言知莫逆,于今亲到得参同”两句,通过回忆与渔父的过往交往,表达了深厚的情谊。这里“放言”意为自由地交谈或表达思想,而“莫逆”则形容朋友间情投意合,关系非常亲密。这两句既是对过去友情的怀念,也是对当前能够再次相遇的喜悦。

“金章寂寂残初梦,汀草依依照短篷”描绘了渔父生活中的日常景象。金章,可能象征着富贵或权力,此处用来反衬渔父生活的简朴与超脱。汀草依依,短篷轻摇,这些细节勾勒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渔父虽已年老,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宁静,如同初醒的梦境一般,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最后,“德秀虽亡次山在,怅回青眼送飞鸿”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德秀和次山都是古代文人,这里借以表达对逝去友人的哀思。同时,诗人以“青眼”相送飞鸿,寓意着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父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诗人对友情、自然和未来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览镜戏作(其一)

寒时骤热热时寒,一等阴阳几百般。

发脱面黄肌肉瘦,北人应作岭蛮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览镜戏作(其二)

赤脚蛮中过一年,受持读诵日精专。

只应果满同诸佛,丈六金身色莹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元礼

来往憧憧多故人,几能于此款柴门。

红莲绿水还初兴,青草黄茅得细论。

陡觉炎氛开日月,坐令爽气满乾坤。

匪朝恩锡归田去,只恐烦君费酒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元礼乘渔船见访作此戏之

一棹翛然一幅巾,汀鸥集处亦逡巡。

功名正逐天机露,不似钓鱼船上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