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诗人陈三立所作的《初秋夕咏怀次和宗武》。诗中,诗人以苍天更换为“黄天”象征变革,暗示历史更迭,而蛙声的反复十年则寓言了时局动荡。"九逝骚魂当月落"借屈原的《离骚》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万方兵气动秋先"描绘出战乱四起的秋日景象。
诗人运用“星河写壁生图画”描绘星空倒映在墙壁上的画面,如同壮丽的自然画卷,而“风叶喧阶自管弦”则以风声和落叶声比喻自然的乐章。最后两句“莫睨针楼妒儿女,卖痴木榻亦将穿”,形象地表达了世态炎凉,连贫寒人家的家具都可能因时局动荡而破败,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