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

琳宫最忆。有鹿女衔来,分外娇绝。

借与露华,轻把黛螺微拂。

似曾绿萼初开,换了玉环标格。

留仙住、回头暗看,唾痕凝碧。春风几度相识。

只倚遍栏干。谁忍攀摘。赋就睡妆,偏漏宓妃消息。

带颦转入朱门,可比坠楼颜色。

灯影下,何时翠蛾重出。

形式: 词牌: 露华

鉴赏

这首《露华》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鹿女与露珠相遇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与幻想的色彩。

首句“琳宫最忆”引人入胜,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着,“有鹿女衔来,分外娇绝”,鹿女的出现,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鹿女轻轻用露珠拂拭着自己的黛眉,这一细节描写,既展现了鹿女的美丽,也暗示了露珠的珍贵与独特。

“似曾绿萼初开,换了玉环标格。”这里将鹿女比作初开的绿萼花,又比作玉环,形象地表达了鹿女的美丽与高洁。鹿女的出现,仿佛让整个世界都焕然一新,她的气质与玉环相媲美,更添了几分神秘与高贵。

“留仙住、回头暗看,唾痕凝碧。”鹿女的回眸一笑,让人心动不已。她轻轻吐出的唾液在空中凝结成碧色,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鹿女纯洁无瑕的心灵。

“春风几度相识。只倚遍栏干。”鹿女与露珠的相遇,仿佛是春风中的偶然邂逅,她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欣赏着这份难得的美丽。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场景,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谁忍攀摘。赋就睡妆,偏漏宓妃消息。”面对如此美丽的鹿女,诗人不禁感叹,又有谁能忍心去采摘呢?鹿女的睡妆之美,让人联想到宓妃,这位传说中的水神,进一步提升了鹿女的形象。

“带颦转入朱门,可比坠楼颜色。”鹿女带着一丝忧郁,走进了朱红色的大门,她的美丽甚至可以与那些坠楼而亡的女子相比,这种比喻既表达了鹿女的哀愁,也突出了她的非凡魅力。

“灯影下,何时翠蛾重出。”最后,诗人想象着在昏黄的灯光下,鹿女的翠眉再次出现,表达了对鹿女美丽与神秘的无限怀念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鹿女与露珠相遇的美好瞬间,以及诗人对这份美好情感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汉宫春

旧事金源,记明昌多暇,曾创琼华。

昭阳艳称第一,长驻翚车。

环肥略似,照团圞、明月争差。

看一样、宸妃仙李,玉鱼应笑南家。

遗像同留萧寺,胜青城北去,零落龙沙。

沧桑几回过劫,闲数宫鸦。

阇黎遍问,逊莲台、犹奉袈裟。

惆怅是、春风依旧,卷帘处处杨花。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玉漏迟二首(其一)

傍花莲漏摘,疏窗曲槛,句留凉夕。

下了香车,相见倍相怜惜。

生恨明灯宛娈,似偏照、深红羞靥。

还转向,银屏影底,倩伊偷隔。

自从系定红丝,恁密见疏逢,暗添华发。

似此多情,翻悔那回相识。

拼得青衫化泪,总不换、天涯轻别。

团扇底,私语怕教人说。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玉漏迟二首(其二)

暗蛩啼近牖,沉沉渐觉,池添宫漏。

才卷桃笙,已道枕函冰透。

不奈天街旅橐,碎打得、秋心僝僽。灯似豆。

空阶夜雨,愔愔来又。

回头五十三年,消几曲清歌,几壶醇酒。

白发红颜,事事总成孤负。

天际轻阴未散,早过了、斜阳时候。归去否。

青山也如人瘦。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三株媚

炉烟歌扇袅,又花间招携,金尊频倒。

翠管筵前,正袖霞低拂,镜菱偷照。

背了银荷,衫暗并、端相娇小。

水样湘帘,偏借银蟾,映人双笑。

惆怅年时怀抱,看旧眷新娇,一般风调。

密字珍珠,算酒边心事,抵伊多少。

白发催人,偿几度、蛾眉低扫。

但愿欢红愁翠,相依未老。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