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唐人惠山诗(其一)

金商薄秋麓,桂树凌青苍。

绪风叩元壑,爽籁奔虚堂。

俯听山虫鸣,仰视林雁翔。

方塘逗玉液,粼粼浮清光。

鉴貌烛毛发,漱齿流芳香。

买山未可得,招隐焉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中的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山林的独特魅力。首句“金商薄秋麓”以“金商”点明季节,暗示秋天的到来,而“薄秋麓”则描绘出秋意渐浓,逐渐覆盖山麓的景象。接着,“桂树凌青苍”一句,以桂树的茂盛生长,衬托出山林的生机勃勃。

“绪风叩元壑,爽籁奔虚堂”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微风与山间的声音描绘得生动有趣,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接下来,“俯听山虫鸣,仰视林雁翔”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山中的虫鸣与天空中雁群的飞翔,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

“方塘逗玉液,粼粼浮清光”描绘了一汪清澈的池塘,水面上泛起的波光粼粼,如同玉液一般晶莹剔透。这不仅展现了水的纯净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追求。

“鉴貌烛毛发,漱齿流芳香”则是对诗人自身行为的描写,通过照镜子、漱口等日常小事,展现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口中散发的香气,也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质。

最后,“买山未可得,招隐焉能忘”表达了诗人虽无法拥有山林,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却始终不忘。这种矛盾的情感,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收录诗词(18)

邹迪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三唐人惠山诗(其二)

金仙栖石龛,珠宫结灵樾。

黄叶樵路深,绿苔人履绝。

岩花见空色,山云悟生灭。

客来啸远风,僧行踏凉月。

香灯十地明,宝铎四天发。

已是都率宫,讵想襄城辙。

形式: 古风

春暮新斋偕友人步入惠山憩秦氏园亭

初阳革故阴,同人撰心赏。

总辔涉原隰,谷风荐五两。

牵裾袭芳郁,伐木递遐响。

林叶渐蒙密,岩葩尽升长。

钩云屡回复,名园出苍莽。

旋从童稚入,复偕魔犊往。

岩气乍扫涤,石楼发清爽。

瞩远无近寻,临深有余想。

仁智乐在斯,意适忘归鞅。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家园即事

买得菟裘已十年,朅来归隐共周旋。

为山直割云头石,凿沼频偷地底泉。

清梵自天投宝篆,疏钟挟雨答朱弦。

生平不少蛾眉妒,剩有烟霞与作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大池别业二首(其一)

草堂栖隐北山阿,三月春寒未试罗。

绕径松杉林气合,满庭竹叶雨声多。

苍台路滑人稀到,白昼窗虚鸟自过。

住世却求清净理,不妨寂寞卧烟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