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鬷嘏

几年江外恣荒唐,偶脱荷衣觇国光。

自是狂言无可择,敢嗟贤路有相妨。

谩将文史为生业,已约渔樵共醉乡。

多谢故人贻绝唱,爰居宁解听铿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江边逍遥放纵多年,偶尔脱下草帽看国家风光。
我自知狂言无忌,怎敢叹息贤能之路受阻。
随意以写文读史为生计,早已与渔夫樵夫共度醉乡。
感谢老友赠予绝妙诗篇,我在此处居住,只求理解而非追求声名响亮。

注释

江外:江边。
恣:任意、放纵。
荷衣:草帽,古代农夫常戴。
觇:窥视,观看。
国光:国家的繁荣景象。
狂言:狂妄之语。
无可择:无从选择,无法改变。
贤路:贤能者的仕途。
相妨:相互妨碍,阻碍。
谩:随意,随便。
文史:文学和历史。
生业:谋生的职业。
渔樵:打鱼砍柴的人,隐士生活。
醉乡:沉醉于田园或隐逸的生活。
贻:赠送。
绝唱:绝妙的作品,指诗歌。
宁:宁愿。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意境。"几年江外恣荒唐"表达了诗人长时间过着不为世俗所羁绊的自由生活,"偶脱荷衣觇国光"则是说偶尔离开田野劳作,穿上轻薄的衣服,感受阳光的温暖。这里的“恣荒唐”和“偶脱荷衣”都隐含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一种排斥和逃避。

"自是狂言无可择"表明诗人的这种选择是出于本心,而不在乎他人的看法,"敢嗟贤路有相妨"则是说尽管如此,仍然担忧那些贤能之士可能会因为他的行为而感到困扰。这里的“狂言”和“敢嗟”,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矛盾与挣扎。

接下来的"谩将文史为生业,已约渔樵共醉乡"则表明诗人虽然不再追求世俗的成功,但依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将文学历史作为自己的职业,并且和那些同样爱好自然的人共同享受田园生活。

最后两句"多谢故人贻绝唱,爰居宁解听铿锵"是对朋友赠送诗歌的感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安静的居所里能够静下心来欣赏那些美好的音乐和诗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葛陂逢何道士

十数年前别我行,相逢犹是旧颜形。

琴声渐古听来淡,药味虽凡试最灵。

出有酒钱天下富,住无家地浪头萍。

神仙可学应须学,万里蓬莱一点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谢宋屯田见示永平录海南编

多少儒衣只假涂,贵来谁肯更观书。

其间或以文争胜,未见如君识有馀。

长把六经为准的,最应三代是权舆。

可怜后世名空在,直钓而今岂得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谢蔡十八丈相示诗卷

昔年多幸枉高轩,示我新诗累百篇。

使者即时还赵璧,梦魂今尚忆钧天。

据鞍马援谁云老,陋巷颜回始是贤。

桂树寒山风景好,近来应更有长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韩偓集有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见拂水蔷薇之诗南城吾乡也因题八句

韩偓当年赴七闽,舟行过此倍凝神。

江边石上知谁处,绿战红酣别是春。

往事几多书不记,仙源依旧地无尘。

花光柳色今何限,更有才人胜古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