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滩

奇情因险见,山水亦人然。

山水适相遇,此地得其偏。

水性柔而滑,山亦静而专。

相触为波涛,终古此熬煎。

怒气横中流,贲育不敢前。

造物多不平,险乃归山川。

轴翻江倒流,一鏬走青天。

奇态纷百出,意匠若为传。

山水遇奇人,幽灵始一宣。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十八滩》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对“十八滩”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与人的奇妙关系,以及大自然的壮丽与不平。

首先,“奇情因险见,山水亦人然。”开篇即点明了山水之美在于其独特的险峻与奇情,如同人的个性一般独特鲜明。这种将山水人格化的写法,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和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魅力。

接着,“山水适相遇,此地得其偏。”描述了山水在特定地点相遇的情景,这里的“偏”字,既指地理位置的特殊,也暗示了此处山水的独特之处,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水性柔而滑,山亦静而专。”通过对比水的柔和与山的静穆,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相触为波涛,终古此熬煎。”描绘了水与山相遇时产生的动态美,波涛翻滚,仿佛是大自然永恒的乐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怒气横中流,贲育不敢前。”进一步描绘了水流的气势,即使勇猛如古代勇士贲育,也不敢轻易挑战这股力量,形象地展示了水势的壮观与不可侵犯。

“造物多不平,险乃归山川。”指出自然界往往充满不平与挑战,而这些不平之处,正是山川得以展现其独特魅力的地方。

“轴翻江倒流,一鏬走青天。”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水翻腾、倒流的景象,以及山川之间的一线天,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奇态纷百出,意匠若为传。”最后两句总结了山水之间千变万化的奇景,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传达这些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艺术表现力的肯定。

整体而言,《十八滩》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类情感的共鸣,以及大自然与人类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由圭峰历蒲涧作

兹山信奇秀,嵂屼中天峙。

丹梯郁盘纡,岩峦回清閟。

赤日吐大江,朝霞共明媚。

半空出楼阁,隐隐宿雪际。

六月凉飔生,泠然透衣袂。

攀萝鸟道长,漱石泉声细。

中岭出层霄,度者如磨蚁。

一径转幽深,千流汇清泚。

临流撷涧蒲,荷锸斲石髓。

须臾日就颓,明灭林光霁。

策杖还故山,偶与高僧值。

茗分石窦泉,饭索香厨米。

因耽一日閒,恍焉忘人世。

形式: 古风

醉中书事

处世如浮萍,大都无不可。

昨日与今朝,头颅渐非我。

有酒不肯醉,坐惜流光过。

何来美少年,娉婷复婀娜。

下马闯柴扉,长揖当阶坐。

中厨出浊醪,荐以秋园果。

一觞复一酌,颓然白日堕。

客子殊未阑,主人已高卧。

形式: 古风

即事

初月澹微明,寒我莽回薄。

端居不自好,呼朋走东郭。

同游有童冠,步履亦参错。

周折历纡途,凭凌陟层崿。

峨峨百尺台,中有读书阁。

古堂绝潇洒,长檠罩翠幕。

有美共联翩,狂吟间浪谑。

城头更漏深,半下葳蕤钥。

送送出城闉,还订复还约。

黑云弥四山,骤雨天边落。

欲留不可留,欲去行且却。

屏憩石桥阴,高谈共商略。

邻翁借馀照,瓜果随意剥。

须臾雨色收,广陌净如濯。

携手踏歌还,褰裳复濡脚。

入门雨复滋,空斋转萧索。

呼童更旧衣,苦茗进一杓。

终宵不成寐,悬灯照屋角。

形式: 古风

上林明府

单父奏鸣琴,东阿铸耕器。

弦歌叶雅化,憺泊襄上理。

我侯清庙材,治行洵可儗。

游刃馀盘错,挥斤恢髋髀。

恩覃海澨欢,绩奏彤廷最。

圣主繁萦绥,舆情周眷注。

披云仙舄还,揽辔朱轮驻。

忻兹被和风,嘘咈甘棠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