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和解与平静的后果,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首句“吴越相谋计策多”指的是吴国和越国之间频繁的筹划和谋略,反映出当时两国间紧张的关系。“浣纱神女已相和”则描绘了两国最终达成和解的情景,其中“浣纱”可能是指浣江或浣溪,而“神女”象征着和平与美好,暗示了和解后的宁静。
接下来的“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战争到和平的转变。这里,“一双笑靥”指的是和解后人们脸上的微笑,而“十万精兵尽倒戈”则是对过去战乱情景的隐喻,展示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
“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和平与安定的重要性。其中,“范蠡功成身隐遁”可能是指著名的治水英雄禹王禹成功后隐退,象征着功成身退后的宁静生活;“伍胥谏死国消磨”则是对古代忠言被杀、国家最终灭亡的历史教训的回顾。
最后,“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苧萝”则是诗人对于现实景象的描绘。这里,“只今诸暨长江畔”表达了诗人站在长江之滨的感慨,而“空有青山号苧萝”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怀。整首诗通过对过去战争和现实和平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