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道中(其四)

山形非徒高,远莫测所届。

沧溟三万里,石脉透海外。

当其势奔腾,显越齐鲁界。

低瞻饶岳渎,并此析支派。

巍巍兼荡荡,克配天体大。

其标难正视,万象怵光怪。

支峰皆整肃,略不涉奇态。

风递沧海涛,山前作清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不仅高度惊人,且其深远的气势难以穷尽,仿佛连通了三万里的沧海。诗人通过提及石脉直通海外,强调了泰山的地质奇观。山势奔腾越过齐鲁大地,显示出其宏大的地理格局。低处的山峦如岳渎般连绵,而主峰则威严庄重,与天地之大相匹配,令人敬畏。山势峻峭而不失和谐,支峰排列整齐,没有奇特的突兀。风声带来海浪的涛声,又在山前转化为清脆的乐音。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其在天地间的崇高地位。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泰山道中(其五)

三更望兹峰,月出石腹内。

云容方欲展,雷雨已在背。

明明神所宅,乃复遘阴晦。

冰柱十丈长,惊看石厓戴。

居然神斧落,厓半亦奔溃。

回飙搜激电,雪月光迸碎。

遂令登陟客,倏忽迷向背。

清游虽暂阻,未敢遽思退。

终当携松明,绝壁扫芜秽。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自励(其一)

宁作不才木,不愿为桔槔。

桔槔亦何辜,頫仰随汝曹。

杈丫适当时,旋转如风涛。

高原多低枝,感汝汲引劳。

一朝时雨行,弃置眠蓬蒿。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自励(其二)

宁作无知禽,不愿为反舌。

众鸟皆啁啾,反舌声不出。

岂系果无声,无乃事容悦。

依依檐宇下,饮啄安且吉。

何忍视蜀鹃,啼完口流血。

形式: 古风

同邵进士晋涵寻益然大师塔不得

大师裹足蹁跹衣,佛手曾杀千熊罴。

飘然来归竹窗下,野鸟入掌呼晨饥。

浮云白日忽一转,粥鱼声长鬓毛短。

缘床鼠怯剑气腥,隔竹猿窥箭瘢满。

旄头星落白虎倾,亘亘宇宙当消兵。

海滨招鲁岂同调,午日吊屈斯平生。

呜乎男儿生为冤禽死作佛,生忆名山死归骨。

天都成云荡胸热,上升为星下作石。

枯残姓氏何足惜,自与此山同始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