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

勒马台城一望遥,听人传说是梁朝。

柳丝旧拥灵和殿,烟气犹通白下桥。

万里江山终割裂,此时风雨正漂摇。

无端笠佛思龙象,岂有谈空破敌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台城》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台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与沧桑变迁的感慨。

首联“勒马台城一望遥,听人传说是梁朝”,开篇即以“勒马”这一动态形象,展现诗人站在台城远眺的情景,同时通过“听人传说”引出对梁朝往事的追忆。这里不仅描绘了空间的距离感,也暗示了时间的跨度,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的历史场景中。

颔联“柳丝旧拥灵和殿,烟气犹通白下桥”,进一步展开画面,柳丝轻拂,仿佛仍环绕着昔日的灵和殿,而那淡淡的烟气似乎还连通着白下桥,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历史的痕迹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逝。

颈联“万里江山终割裂,此时风雨正漂摇”,笔锋一转,从具体的景物描写转向对历史事件的概括。这里运用了“万里江山”的宏大意象,以及“割裂”、“漂摇”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动荡与不安,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局势的隐喻。

尾联“无端笠佛思龙象,岂有谈空破敌骄”,最后两句则以哲理性的思考收束全诗。诗人借“笠佛”(可能指佛教中的某种象征)与“龙象”(佛教中常用来形容大乘菩萨的化身),表达了对世间纷扰与佛教智慧的深沉思考。同时,“谈空”与“破敌骄”形成对比,既体现了对佛教思想的探讨,也暗示了对现实斗争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整体而言,《台城》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美景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361)

梁以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皖口

留滞江南久未回,频过皖口似初来。

吟经博士曾闻世,盗在当时解爱才。

寒鸟带风飞不定,晚烟含雨曀将开。

但逢村店应沽酒,准拟今宵一百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隋堤

澹烟疏柳过隋中,廿四桥边一笛风。

游女但知怀锦缆,行人何处问青宫。

宣华有泪终成沼,剪綵无情似落枫。

独忆词臣频欲吊,薛卿鱼藻是文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很石

很石泠泠夕照红,千秋人想武侯风。

三分画在茅庐下,一策谋诸野寺中。

岂与阵图同作用,从无云触抱鸿濛。

似羊倘是神仙物,已破曹瞒合论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游西湖

二月风和放小桡,分明如画不能描。

两山中立开双井,一水平铺过六桥。

转眼楼台天半出,照人花草路争娇。

微吟独倚残阳外,谁是林逋鹤为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