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菊花绝黄

谁与凛秋料理悲,木樨香冷未梅时。

直疑天上金茎露,全付篱间黄菊枝。

佳色足陪陶令醉,落英还慰屈原饥。

东风试问千红紫,曾有西风此段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谁来陪伴这寒冷的秋天,桂花还未到梅花绽放的时候。
简直怀疑这是天上的金色露珠,全部倾洒在篱笆边的黄色菊花上。
美丽的景色足以让陶渊明沉醉,落花也能安慰屈原的饥饿心灵。
春天的东风啊,请问你那万紫千红,可曾有秋天的西风这样奇特的景象?

注释

凛秋:寒冷的秋天。
料理:陪伴,这里指度过。
木樨:桂花。
金茎露:比喻珍贵的露水。
篱间:篱笆旁。
陶令:陶渊明,字淵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落英:落花。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以忧国忧民著称。
东风:春风。
千红紫:形容各种花朵繁多艳丽。
西风:秋风。
奇:奇特,不寻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杰的作品《得菊花绝句》,通过对凛冽秋意和菊花的独特描绘,展现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景物的欣赏。首句“谁与凛秋料理悲”,以疑问形式表达出诗人独自面对秋日凄凉时的孤独感受,而“木樨香冷未梅时”则点明了季节,桂花已过,梅花未开,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接下来,“直疑天上金茎露,全付篱间黄菊枝”运用比喻,将菊花比作天宫之露,赞美其珍贵和高洁,仿佛它凝聚了天地精华,盛开在篱笆之间。诗人借陶渊明和屈原两位历史人物来烘托菊花的高雅品质:陶渊明爱菊,这菊花足以让他沉醉;屈原困顿,落英也能给他带来一丝慰藉。

尾联“东风试问千红紫,曾有西风此段奇”通过对比,东风代表温暖和生机,而西风则象征寒冷和凋零,诗人询问自然界中是否有其他花朵能像秋菊在西风中展现出如此独特的美丽。整首诗以菊花为主题,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对其坚韧品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344)

陈杰(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庐山

去年山中行,未了庐山意。

今年江上望,始尽庐山势。

只道山中行,未识庐山面。

那知江上望,已失庐山愿。

人生出处前料难,向来窗下有此山。

一行作吏事便废,十年读书早已悔。

五老招人笑举头,三老催船不自由。

柔橹一声天似水,无情飞起两沙鸥。

形式: 古风

淮南听雨歌

前檐看雨如银竹,后檐听雨如泻瀑。

九衢对面起波涛,昨日黄埃一丈高。

书生生无快意事,天公覆手为办此。

邂逅一惬吾已多,千家万家丰年歌。

三更不寐凉如水,清愁宛转秋风起。

壮士天河更洗兵,皇威海岱一时清。

幅巾归去江南好,长卧东皋听雨声。

形式: 古风

淮南看雪歌

出门看雪一万里,闭门读书一万年。

读书只读三皇后,看雪还看太始前。

洪濛以还初纪异,鍊石补天灰渗地,人虫森然盗元气。

介鳞日深蹄迹多,阃抉垠开奈若何。

千山忽绝万径灭,宇宙鹘崙无璺裂。

夜灯太极强披图,清晓长淮初见雪。

丁宁莫遣风日分,暂时大地皆瑶琨,我尔一醉琼花樽。

明朝山河各异色,独在书生头上白。

形式: 古风

清坐

晨兴绝无思,清坐还复佳。

夜气不啻存,俗氛殊未来。

居然类禅定,正尔悟心斋。

明发谢西爽,故山先梦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