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易佩绅的《游平山堂》描绘了作者游览平山堂的经历和感慨。首句“曾履蚕丛若坦途”以蚕丛比喻蜀地的崎岖,但作者行走其间却感到平坦,显示出对自然景观的熟悉与喜爱。次句“平山合作蜀冈呼”进一步强调平山堂地理位置的独特,如同蜀地的山冈一般引人注目。
“三千世界孰夷险”表达了作者对世间纷繁复杂的感叹,认为即使是看似平坦的路途也可能隐藏着未知的艰险。接着,“六一先生今有无”借用了北宋文人欧阳修的雅号“六一居士”,询问这位文化名流是否还存在,暗含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文化的追思。
“兵火频经陈迹在”反映了历史沧桑,平山堂曾经历过战乱,但遗迹犹存,显示出其历史的厚重。最后一句“江淮中立此堂孤”描绘了平山堂在大江南北的孤立位置,既显其独特,又寓含孤独而坚韧的意味。
结尾“山僧好客期重至,万本荷花寿老夫”则表达了作者受到山僧的热情邀请,期待再次来访,并以满池荷花祝愿自己长寿,展现了诗人与当地风土人情的和谐交融。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人文的沉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行中的惬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