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风与海水,鸣籁隔山闻。
半夜衣裳湿,清朝树树云。
这首诗描绘的是夜晚宿于华亭寺的情景。诗人通过"天风与海水"的自然声响,暗示了环境的宁静和广阔,"隔山闻"则增添了神秘感。接下来,"半夜衣裳湿"可能是因为夜间的露水或微风,形象地展示了夜晚的清凉。"清朝树树云"则预示了清晨的景象,可能是雾气缭绕,使得每一棵树都仿佛笼罩在云中,增添了诗意的朦胧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以及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触,透露出淡淡的离别或惜春之情。杨慎的诗才在这首小诗中得到了体现,展现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情感表达。
不详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驿亭临白水,石榻满苍苔。
远客浑无梦,江声枕上来。
风顺月仍明,扁舟半夜行。
鸡鸣问前路,巳近九江城。
远客贪晨发,三更梦巳回。
江声如骤雨,吹到枕边来。
来往舟如屋,相随一月期。
登途不忍去,翻似别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