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五)耘鼓

逢逢戏场声,壤壤战时伍。

日落未云休,田家亦良苦。

问儿今垄上,听此何莽卤。

昨日应官繇,州前看歌舞。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翻译

热闹的戏场声音响起,战场上士兵们忙碌
太阳落山仍未停歇,农夫们的生活也十分艰辛
我问孩子田头所见,这样的喧闹多么粗鲁
昨天他们还在官府服役,只能在州前观看歌舞

注释

逢逢:形容戏场的热闹。
壤壤:形容战时军队的忙碌。
日落:太阳落下。
云休:停止。
田家:农夫。
良苦:非常辛苦。
儿:孩子。
垄上:田头。
莽卤:粗鲁、嘈杂。
官繇:官府徭役。
州前:州府前面。
看歌舞:观看歌舞表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与农事交织的画面。开篇“逢逢戏场声,壤壤战时伍”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音响,展示了战争的喧嚣与军队的整齐。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也间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接着,“日落未云休,田家亦良苦”两句,则转换了视角,描述了农民在收获季节依旧辛勤劳作的情景。这既表现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也隐含着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同情。

“问儿今垄上,听此何莽卤”两句,通过一个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农家子弟在战乱中的遭遇表示关切。这里的“何莽卤”可理解为一种哀伤之声,体现了诗人对战争中普通民众命运的忧虑。

最后,“昨日应官繇,州前看歌舞”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对比鲜明的情景。官府中的宴乐与战场上的血雨形成强烈对照,不仅突出了社会上层享乐与底层苦难的反差,也映射出统治阶级对于人民疾苦的忽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苦难与享乐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战乱时期社会的矛盾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民众命运的关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

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

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

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

君思周伯阳,所愿岂华毂。

形式: 古风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耒耜

耒耜见于易,圣人取风雷。

不有仁智兼,利端谁与开。

神农后稷死,般尔相寻来。

山林尽百巧,揉斲无良材。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睆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五)牧笛

绿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

芊绵杳霭间,落日一横吹。

超遥送逸响,澶漫写真意。

岂比卖饧人,吹箫贩童稚。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