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他以无心的态度面对去留,将行踪寄托于云烟之间,远离尘嚣。诗中提到的“金马”可能象征着世俗的权力与地位,“簪仍脱”则暗示了对这些外在事物的放弃。而“吴门”则是指江南地区,诗人选择在此隐居,其姓氏不传,更显其超然物外之态。
“白发江湖游倦日”一句,表达了诗人历经沧桑,游历江湖后的疲惫与厌倦,但并未透露出一丝后悔或妥协。相反,“青春花鸟赋归年”则展现出诗人对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这不仅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
最后,“图书旧有名山业,莫问苏君二顷田”两句,既是对自身追求学问、探索知识生涯的肯定,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这里引用了苏轼“二顷良田”之事,意在表明自己并不在意世俗的财富与地位,而是专注于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精神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隐士的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追求的超越,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