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翎毛画(其四)

原野萧萧落木秋,芃芃禾黍满西畴。

微躯不识南溟远,蓬藋飞鸣且自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原野的景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广阔世界的向往。

首句“原野萧萧落木秋”,以“萧萧”形容秋风的肃杀,与“落木”相结合,营造出秋天原野的寂寥与萧瑟。落叶飘零,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次句“芃芃禾黍满西畴”,转而描绘了一幅丰收的图景。在西边的田畴中,禾黍茂盛生长,展现出大自然的丰饶与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劳动成果的肯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第三句“微躯不识南溟远”,诗人以“微躯”自谦,表达了自己虽渺小如尘埃,却对远方的南溟(南海)充满好奇与向往。这里的“南溟”象征着未知的世界和广阔的天地,反映了人类对于探索未知、追求自由的精神追求。

最后一句“蓬藋飞鸣且自由”,以“蓬藋”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在这句话中,诗人似乎在说,即使生活如蓬藋般随风飘荡,也要享受这份自由。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日朝回为陈秀才写竹因题

丹阙凤来初日上,九苞文彩动天颜。

池头捉笔随摹写,只得云霄彷佛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种竹(其一)

喜得栽时及早春,宿泥独带藓痕新。

担头挑取来城市,一路清风扫俗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种竹(其二)

昨夜春雷始发声,翠鞭应有玉芽生。

老夫自笑衰年近,尚欲阶庭看锦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种竹(其三)

节间常带粉痕香,玉立亭亭凤尾长。

最喜客来吟啸处,茶烟飞度翠阴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