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出自明代文学家方孝孺之手,名为《侍世子奉献蜀王十首》中的第七首。方孝孺以儒家思想为底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哲理。
首句“九经治国本脩身”,强调了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九经,指的是儒家经典,如《周易》、《尚书》等,是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依据。修身,即个人品德的修养,是治国的基础。这一句揭示了个人道德品质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只有个人品德高尚,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次句“身正方能鉴别人”,进一步阐述了个人品行对判断他人行为的影响。一个正直的人,能够公正地评价和对待他人,不受私心杂念的干扰,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这不仅是对自己品德的坚守,也是对社会公正的一种维护。
接下来,“辩佞要知驽异骥”一句,强调了辨别善恶、真伪的能力。佞,指巧言令色、善于欺骗的人;驽,比喻能力低下;骥,则是骏马,象征卓越的能力。这句话教导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区分出那些看似光鲜实则无能之人与真正有能力、值得信赖的人。
最后,“任贤莫指玉为珉”一句,表达了正确用人之道。玉,象征珍贵、高洁;珉,是质地较差的石头,常用来比喻不值得信任或能力低下的人才。这句话告诫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切勿因表面的华丽而忽视实质的能力与品德,应以实际能力和忠诚度作为选择的标准。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方孝孺对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还蕴含了对社会公正、人才选拔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儒家思想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应用与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