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祇园劫后再来兴,耿耿犹存塔院灯。
三市绕完无认得,出门唯识饭头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古老街道上的感受,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深沉的思考。"祇园劫后再来兴,耿耿犹存塔院灯",开篇即以“祇园”这一佛教圣地的意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延续。"劫后"二字,既指自然或人为灾难后的重生,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耿耿犹存塔院灯"则以一盏孤灯照亮塔院,象征着在历史长河中,尽管繁华已逝,但文化与信仰的光芒依然闪烁,给人以希望与慰藉。
接下来的两句"三市绕完无认得,出门唯识饭头僧",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感和孤独感。"三市绕完无认得",意味着诗人绕过曾经繁华的市场,如今却一片荒凉,物是人非,让人感到深深的失落与迷茫。"出门唯识饭头僧",则通过遇见一位认识的僧侣,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有熟悉的面孔,也难以找到心灵的慰藉,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历史沧桑时的孤独与思考,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不详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为指芒鞋更向前,匡庐深处许安禅?
前身应是山居客,说著峰头意惘然!
头白浔阳老楫师,江村邻舍半相知。
故园桂树闻名久,可识如今剩几枝?
放棹中流恨短篷,江山如旧恨无穷!
邻船不识伤心事,打鼓鸣锣赛晚风。
为指孤松问路行,到门应是举家惊!
明晨便逐东风去,屋里平安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