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西斋

纨扇无聊鬓怯风,芙蓉波冷月溶溶。

不知秋色来多少,飘尽西斋一树桐。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西斋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纨扇无聊鬓怯风”,纨扇,古代女子常用的扇子,此处象征着夏去秋来,扇子失去了夏日的实用价值,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迭。鬓怯风,则是形容女子的发丝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既表现了秋风的凉爽,也暗示了季节的转换。这一句通过纨扇和鬓发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初秋的氛围。

次句“芙蓉波冷月溶溶”,芙蓉,即荷花,此处特指秋荷,其形象在冷水中显得格外清冷,与满月的柔和光芒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意境。冷月溶溶,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清澈,也暗含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后两句“不知秋色来多少,飘尽西斋一树桐”,将视角转向了西斋的一棵树,通过“飘尽”二字,直接点明了秋天的到来,树叶随风飘落,预示着季节的更替。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隐含了时间流逝的哲思,引发读者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合了季节变换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寄鲁南陈子(其一)

江入秦淮八月寒,长干只在断云间。

闭门自觅惊人句,细雨秋风忆后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寄鲁南陈子(其二)

满地干戈卒未休,吴江枫冷又惊秋。

美人何处烟波渺,手把芙蓉特地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中秋日同诸友月洲亭看雨有作

为爱芳洲绿玉湾,共来沾醉野亭间。

一年索莫中秋雨,百匝空濛负郭山。

水竹会心非在远,天时多故不妨閒。

独怜日暮移舟去,不得高歌载月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漕湖一名蠡湖相传范蠡所开或谓通漕运而设癸酉秋八月十有七日同钱元抑陈道复顾朝镇朝楚夜汎有作

渺渺中流㴑小舠,露华初冷碧天高。

一痕落镜秋宜月,万籁无风夜自涛。

消尽霸图犹说蠡,传流饷道不通漕。

浮樽自适东南兴,何必淋漓污锦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