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同诸友月洲亭看雨有作

为爱芳洲绿玉湾,共来沾醉野亭间。

一年索莫中秋雨,百匝空濛负郭山。

水竹会心非在远,天时多故不妨閒。

独怜日暮移舟去,不得高歌载月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文徵明与友人在中秋时节,一同前往月洲亭欣赏雨景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与无奈。

首句“为爱芳洲绿玉湾”,诗人以“绿玉湾”来形容月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接着,“共来沾醉野亭间”一句,不仅描绘了众人一同前往赏景的画面,也暗示了他们在此地的欢愉与陶醉。

“一年索莫中秋雨,百匝空濛负郭山”两句,通过描述中秋时节的雨水和环绕四周的朦胧景象,营造了一种略带哀愁的氛围。这里的“索莫”意为凄凉、萧条,与“空濛”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静谧与神秘。

“水竹会心非在远,天时多故不妨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认为心灵的契合并不需要遥远的距离,即使是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悠闲。

最后,“独怜日暮移舟去,不得高歌载月还”两句,以日落时分诗人独自离开的场景收尾,表达了对未能与友人共同享受月下欢歌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文徵明对自然美景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漕湖一名蠡湖相传范蠡所开或谓通漕运而设癸酉秋八月十有七日同钱元抑陈道复顾朝镇朝楚夜汎有作

渺渺中流㴑小舠,露华初冷碧天高。

一痕落镜秋宜月,万籁无风夜自涛。

消尽霸图犹说蠡,传流饷道不通漕。

浮樽自适东南兴,何必淋漓污锦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道复西斋偶成

风生回渚玉涟漪,秋晚茆檐白日迟。

一事不经心境寂,离离松影坐来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过孙文贵不在对庭中新竹

一室才容膝,居然不受埃。

恍如城郭外,时有野人来。

檐绿摇新竹,阶纹蚀古苔。

未妨酬对寡,抚景自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九日期九逵不至独与子重游东禅作诗寄怀兼简社中诸友

东郭名蓝带曲隈,三年行乐两回来。

依然旧境墙遮树,久断尘踪砌有苔。

落日怀人流水远,秋风抚掌菊花开。

良辰在眼休教负,相对山僧把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