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秋日观桥刈穫五首(其一)

清晨起盥栉,卷箔坐南轩。

红日忽满树,飞鸟相喧翻。

农夫告铚艾,导我之前村。

露晞芒屦滑,地僻秋芜繁。

行行不逾里,委蛇到其门。

父老喜客至,为黍烹鸡豚。

劝我当力穑,醉中多好言。

低头谢父老,我志久已存。

归来三叹息,默诵归田园。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周紫芝在秋日里的一次乡村探访经历。清晨,诗人起身梳洗后,坐在南轩,只见红日初升,树影婆娑,飞鸟欢鸣。农夫们忙着收割,引领诗人前往邻近村庄。露水渐干,芒鞋湿滑,四周秋草茂盛。不远行里,便到达了目的地。村中的父老热情款待,以黍米和鸡豚款宴。他们劝说诗人应努力耕作,话语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诗人谦逊地感谢父老,并表示自己的志向早已定下。返回途中,诗人感慨万千,默默吟诵着陶渊明的《归田园居》。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农耕文化的尊重与理解。诗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敬重,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壬午秋日观桥刈穫五首(其二)

交亲不相知,笑我营小筑。

人生如风灯,一灭不容续。

胜负棋一枰,信手安用覆。

与君共此世,百岁但信宿。

进退均有求,要各随所欲。

君轨趋朝市,我履在林麓。

胡为浪相笑,吾计念已熟。

客来不与辨,聊用铭我屋。

形式: 古风

壬午秋日观桥刈穫五首(其三)

胡马嘶北风,游子思故乡。

富贵人所羡,危机亦难防。

幕上巢岂安,剑头炊易伤。

乃知三亩耕,此策为最良。

寒士但藜藿,肉食馀膏粱。

脱粟众所食,万钱谁得尝。

终然均一饱,果腹俱徜徉。

饭蔬岂不乐,厚味生祸殃。

以此较得失,岂复无短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壬午秋日观桥刈穫五首(其四)

人言秋日短,无事日更长。

篱落既补治,稼穑已涤场。

薄暮有微兴,悠然步东冈。

东冈枣与梨,累累半青黄。

幽菊虽未吐,已含风露香。

风物良可喜,客来有杯觞。

但使常如此,贫贱亦何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壬午秋日观桥刈穫五首(其五)

祠宫昔所筑,古屋栖真灵。

谁知员峤徙,亦叹曲池平。

我即废址北,结茅寄幽情。

高秋肃万籁,彷佛闻箫笙。

夜梦着琼冠,结佩朝玉京。

谈笑悟至理,俯仰了八纮。

安能事香火,餐霞学长生。

明朝日复出,抱耒还躬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