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其二)美人十忆

垂杨叶。春山两抹尖儿接。尖儿接。

梅花点罢,媚生双睫。频教京兆开妆箧。

只愁新样描来怯。描来怯。还将螺黛,替他轻贴。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鉴赏

这首《忆秦娥》(其二)以“美人十忆”为主题,描绘了一位美人的娇羞与细腻。词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美人如画般的美丽与风情。

“垂杨叶”开篇,以垂柳的柔美衬托出女子的温婉气质。“春山两抹尖儿接”,春日山色轻描淡写,如同女子轻施脂粉,勾勒出眉眼的轮廓,赋予了她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尖儿接”则进一步强调了眉形的精致与灵动,仿佛是点睛之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梅花点罢,媚生双睫”一句,将女子的眼眸比作梅花,既突出了眼神的明亮与清澈,又暗示了女子的高洁与雅致。通过“媚生双睫”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眼神之美,更透露出其内心的温柔与情感的细腻。

“频教京兆开妆箧”一句,借用了古代京兆尹为女子化妆的故事,表达了女子对美的追求与对妆容的精心准备。这里的“京兆开妆箧”不仅描绘了女子化妆的过程,也暗示了她对于美的执着与热爱。

“只愁新样描来怯”则表现了女子在尝试新妆时的犹豫与谨慎,体现了她对美的把握与自我审美的高标准。这种对美的追求不仅仅是外在的修饰,更是内心世界的映射。

最后,“还将螺黛,替他轻贴”一句,以螺黛(古代用于画眉的颜料)作为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美的追求与对细节的注重。通过“轻贴”二字,不仅描绘了动作的轻柔,也传达了女子对自身形象的精心呵护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美人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女性的柔美、智慧与对美的独特理解,充满了诗意与情感的交融,是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

收录诗词(182)

汪懋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号:蛟门
  • 籍贯:江苏江都

相关古诗词

忆秦娥(其三)美人十忆

横秋水。含愁一转销魂矣。销魂矣。

昵人帘外,窥人扇底。芳心对面传来喜。

回头又欲教人死。教人死。何时枕畔,低眸相视。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四)美人十忆

遮团扇。春风吹绽桃花片。桃花片。

朝霞半晕,残脂微溅。天然素质铅华贱。

偏教傅粉何郎羡。何郎羡。愿为鸾镜,朝朝相见。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五)美人十忆

朱唇小。胭脂点就樱桃好。樱桃好。

花间调笑,嫣然生巧。夜深私语鸳帏悄。

含香欲吐还吞了。还吞了。随风珠玉,九天飘渺。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六)美人十忆

春肤腻。猩红宝抹胸前试。胸前试。

如饴堪啜,似酥心醉。鸡头新剥真无二。

芙蓉帐底休相戏。休相戏。此乡佳矣,温柔憨睡。

形式: 词牌: 忆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