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采石题谪仙楼时门人刘宪石为太平守出饯于此因步青莲韵(其一)

谪仙楼上谪仙游,仙去楼空江自流。

千古文章波底月,一时峻节水中丘。

乘风几度回天姥,歌凤如将历九洲。

总为才高难入俗,思君不见使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锦所作的《过采石题谪仙楼时门人刘宪石为太平守出饯于此因步青莲韵》(其一)中的片段。通过“谪仙”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李白的追忆与敬仰之情。

首句“谪仙楼上谪仙游”,以“谪仙”喻指李白,李白曾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故称“谪仙”。诗人想象李白在谪仙楼上游历,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仙去楼空江自流”一句,描绘了李白离开后,楼阁空荡,唯有江水依旧流淌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千古文章波底月,一时峻节水中丘”两句,进一步赞美李白的文章如同波底之月,照亮历史长河;而他的高尚节操则像水中之丘,屹立不倒,成为后世的典范。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李白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比作自然界的美好景致,表达了对李白的崇高评价。

“乘风几度回天姥,歌凤如将历九洲”两句,描述了李白乘风破浪,游历四方,歌声如同凤凰飞翔,传遍九州大地。这里不仅展现了李白的豪迈气概和广博见识,也体现了他诗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最后,“总为才高难入俗,思君不见使人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才华的赞叹以及对其离世的怀念。认为李白的才华难以被世俗理解,思念之情无法言表,只能化为愁绪。这不仅是对李白个人的哀思,也是对那些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文人的普遍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白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共鸣,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收录诗词(98)

黄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采石题谪仙楼时门人刘宪石为太平守出饯于此因步青莲韵(其二)

偶乘彩鹢一登游,仰止高山俯碧流。

世事滔滔浑似水,百年鼎鼎几如丘。

却怜地主仝刘宠,为爱清尊泊祖洲。

此日相逢须尽醉,明朝分袂不胜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庚辰元夕李二何三郎得隽李晓湘姚谷神都中得雄挂灯会馆越夕再会庆灯伍铁庵有诗步韵二律(其一)

高馆张灯倚日边,银花珠树竞飞觞。

珠明远浦光摇斗,花发新枝媚近筵。

闻喜正当休酺夜,衔杯共鐻洗儿钱。

寄言言漏休频报,此夕欢娱倍昔年。

形式: 七言律诗

庚辰元夕李二何三郎得隽李晓湘姚谷神都中得雄挂灯会馆越夕再会庆灯伍铁庵有诗步韵二律(其二)

春满皇都灯满堂,言追佳节续瑶觞。

藜吹火树明星汉,鳌拥蓬山近苑墙。

自有珠玑光绮席,不劳箫鼓闹青阳。

沉吟共说十年事,清兴何如玉署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吴生韵(其一)

谈经声教溢桥门,底事于今谁共论。

去国有心悬白日,忧天无语对黄昏。

从吴北学怀张陆,佐汉宗儒鄙叔孙。

愧我不材耽栎社,置身丘壑漫称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