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飞来寺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邃的禅意。首句“我来中宿峡,秋气苍满院”便已勾勒出一片秋色满溢、山峡幽深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雄浑而静谧的基调。
“昔从舒州来,玉环今不见。”诗人回忆起从前从舒州而来的情景,感叹时光流逝,曾经的美景已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过往的怀念。
“风号恐飞去,洪洞耳根漩。”风吹过的声音似乎在警告着什么,让人感到不安;而洪洞的漩涡则象征着内心的动荡与挣扎,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僧老语不明,玄猿樛下串。”年老的僧人话语含混,却透露出深邃的智慧;玄猿在树间跳跃,既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也寓意着自由与超脱。
“四顾阒无人,松阴毛骨溅。”四周空无一人,只有松树的阴影洒落,让人心生寒意,同时也暗示了世间的孤独与寂静。
“扫石坐半响,云峦垂天面。”诗人静静地坐在石上,目光投向远处的云峦,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和谐。
“世间多隐地,尻轮游化遍。”诗人感慨于世间隐藏的美丽之地,以及自己游历四方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富有禅意的画面,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