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陆元辅所作的《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友人归乡的场景,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滇客频年赋《式微》,今朝才见理征衣。”开篇即点明友人长期在外,如今终于收拾行装,准备踏上归途。《式微》一词,出自《诗经》,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这里巧妙地将友人的归心比作《式微》之思,既贴切又富有诗意。
颔联“三江日月孤臣老,六诏风烟万里归。”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三江”、“六诏”等地理名词,勾勒出友人归途遥远、路途艰辛的景象。同时,“孤臣老”三字,不仅描绘了友人年岁已高,也暗含了其作为“孤臣”的孤独与辛酸,表达了诗人对其境遇的深切同情。
颈联“山过碧鸡多戍鼓,星穷朱鸟近亲闱。”继续描绘友人归途中的景象,碧鸡山上的戍鼓声声,象征着边关的警戒与守护;而“星穷朱鸟”则暗示着友人离家越来越近,即将回到亲人身边。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巧妙地展现了友人归途的渐进过程,充满了温馨与希望。
尾联“好音为寄东来驿,莫道南天少雁飞。”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他希望友人能通过东来的驿使传递美好的消息,同时也安慰友人,即便是在遥远的南方天空,也不必担心雁群的缺失,因为友情如同雁阵,无论距离多远,总能找到归宿。这一联既是对友人归途的祝愿,也是对友情长存的颂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友人归途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