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林庭植喜雨韵

一瓣黎沈彻九幽,随车甘雨散民忧。

风声震海驱云出,雨点翻空捲地流。

午夜村墟无吠犬,夕阳坡陇有耕牛。

欢谣不独闻田父,更向东陵觅故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喜雨的喜悦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带来的自然景象与社会变化。

首联“一瓣黎沈彻九幽,随车甘雨散民忧”以“一瓣黎沈”象征雨水的降临,它如同甘露般穿透大地,缓解了百姓的忧虑。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雨水比作能解救苦难的甘霖,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赞美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切。

颔联“风声震海驱云出,雨点翻空捲地流”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壮观景象。风声呼啸,仿佛要驱散天边的乌云;雨点如珠,从空中倾泻而下,直滚向大地。这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雨水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和谐。

颈联“午夜村墟无吠犬,夕阳坡陇有耕牛”则转向了夜晚与黄昏时分的乡村景象。午夜时分,村中寂静无声,连狗吠都消失了,这表明雨水带来了宁静与祥和。而夕阳西下,山坡上却有耕牛在劳作,这既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也体现了雨水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尾联“欢谣不独闻田父,更向东陵觅故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不仅田间的农夫欢歌庆祝雨水的到来,连东陵的贵族也感受到了这份喜悦。这一句通过扩大庆祝的范围,强调了雨水对于整个社会的普遍意义,无论是贫是富,都能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喜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雨水对于缓解干旱、促进农业生产、带来社会安宁的重要作用。同时,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题将领占胜亭亭据双泉之上尽见城东南风物之胜落成之初屡来乞诗为赋长句云

结茅坡顶俯平川,占得城东胜概全。

衮衮长江通瀚海,森森乔木带云烟。

月当庭户初圆夜,雾隐楼台欲雨天。

玉帐今闻罢刁斗,却来闲处玩林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阜通阁

危阁峥嵘枕碧流,筹心计虑匪人谋。

千帆不隔云中树,万货来从徼外舟。

富国要先除国蠹,利民须急去民蟊。

使君不日归华近,要路翱翔遍十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阳后二日会严氏野趣亭坐客吴德永裴尧文杜志林林元宪李彦实严君锡魏介然及予八人因成拙诗以纪一时之集云

已过重阳得胜游,海南秋色尚迟留。

旋沽白酒君须醉,未信黄花蝶解愁。

菡萏香浮曲沼静,槟榔叶暗小亭幽。

始知风景中原隔,对泣何须效楚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唐常建作破山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欧阳永叔每叹赏此句以为不可及温陵康元寿守琼踰年乐其地僻而事简以清静治之于郡圃植竹数百竿中有小亭因榜曰通幽偶成拙句

萧洒襟怀慕子猷,剩栽修竹径通幽。

三间远比渊明宅,百尺徒誇庾亮楼。

风送鸟声春寂寂,日筛帘影梦悠悠。

破山绝景亲曾到,谁遣移来海外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