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绵津驿

孤舟北去暮心伤,细雨东风春草长。

杳杳短亭分水陆,隆隆远鼓集渔商。

千丛野竹连湘浦,一派寒江下吉阳。

欲问长安今远近,初年塞雁有归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孤舟向北驶去,傍晚心中充满哀伤,细雨中春风催促着青草生长。
远处的简陋小亭分隔了水陆,隆隆的鼓声汇聚起渔夫和商人。
无数丛野生竹林连接着湘江边,寒冷的江水奔流直下吉阳方向。
想要询问长安此刻离我多远,初春时节的塞雁是否已开始回归故乡。

注释

孤舟:独自一叶小船。
暮心伤:傍晚心情悲伤。
细雨:小雨。
东风:春风。
春草长:春天草木茂盛。
杳杳:遥远的样子。
短亭:简陋的小亭子。
分水陆:划分了水路和陆地。
隆隆:声音宏大。
远鼓:远处的鼓声。
渔商:渔夫和商人。
千丛:成千上万丛。
野竹:野生竹林。
湘浦:湘江岸边。
寒江:寒冷的江水。
吉阳:地名,可能指吉阳郡。
长安:古都长安。
今远近:现在的距离。
初年:年初。
塞雁:北方的雁鸟。
归行:归乡的行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北去的旅人孤独伤感之景。"孤舟北去暮心伤"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乘一叶孤舟向北而行,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之情。"细雨东风春草长"则写出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那细微的春雨和东风似乎让春草生长得更为茂盛,这也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感。

"杳杳短亭分水陆,隆隆远鼓集渔商"中,“杳杳”形容声音的连绵不绝,通过对亭子和水面、陆地之间界限的描写,以及远处渔人的鼓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情境。

接下来的"千丛野竹连湘浦,一派寒江下吉阳"则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成片的野竹和流淌的寒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千丛”指的是众多的竹子,“一派”则强调了江水的连续与单一。

最后两句"欲问长安今远近,初年塞雁有归行"表露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这里的“长安”指的是唐朝的都城,即现在的西安,而“塞雁”则是边塞上的大雁,常用来比喻信使或书信。在这裡,诗人通过提及初年(即早年的往事)中与塞雁有关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想要询问长安相隔的距离,以及对归去的一种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愁和深深的乡愁。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

收录诗词(168)

耿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洪源
  •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相关古诗词

立春日宴高陵任明府宅

春灰今变候,密雪又霏霏。

坐客同心满,流年此会稀。

风成空处乱,素积夜来飞。

且共衔杯酒,陶潜不得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会凤翔张少尹南亭

远过张正见,诗兴自依依。

西府军城暮,南庭吏事稀。

草檐宜日过,花圃任烟归。

更料重关外,群僚候启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华州客舍奉和崔端公春城晓望

不语看芳径,悲春懒独行。

向人微月在,报雨早霞生。

贫病催年齿,风尘掩姓名。

赖逢骢马客,郢曲缓羁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同李端春望

二毛羁旅尚迷津,万井莺花雨后春。

宫阙参差当晚日,山河迤逦静纤尘。

和风醉里承恩客,芳草归时失意人。

南北东西各自去,年年依旧物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