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欧阳叔向寺丞韵酬刘渐父

渤海赫赫东南豪,俯挹前辈倾时髦。

有如青天白日出,平地放著昆崙高。

都下官寮车可载,声称寂不闻中外。

二陆初来浪得名,谬以莼羹誇捷对。

文章直要窥孔颜,不可睥睨马与班。

君门九重耀晶戟,远臣胡得来其间。

清新不见庾开府,寂寞诗坛将无主。

纵使扬雄识字奇,刘歆泣叹空自苦。

也知未遇何足悲,时来忽睹青云低。

凤凰孤鸣得天律,百鸟束喙不敢啼。

先生能作凤凰语,议论远过袁虎子。

岂惟一日动朝廷,留作诗人后来史。

汪洋尤喜陈时议,一夜称嗟岂徒谓。

九衢传写已喧阗,气压五侯骄七贵。

螺江地古人物好,迄今故老犹能道。

醉翁没后颇荒凉,秀气盘旋此环抱。

天恐斯文久遂终,英灵挺出嗣家风。

身虽富贵异流俗,两眼观书耳亦聪。

应曾夜半参黄石,神几暗得无踪迹。

我本闲愁寡才力,闭吻逢君那喘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名为《和欧阳叔向寺丞韵酬刘渐父》。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与作品,展现了文学与政治的相互影响。

首先,诗的开头“渤海赫赫东南豪”描绘了渤海地区在东南方的显赫地位,暗示着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接着,“俯挹前辈倾时髦”则表达了对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时文坛风尚的追求。接下来的几句“有如青天白日出,平地放著昆崙高”,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新作品的诞生如同日出般耀眼,又如昆仑山般高耸,突出了作品的卓越与非凡。

随后,诗中提到都下的官僚们,他们的车辆可以装载,但名声却寂寥无声,这反映了当时文坛的冷清。接着,诗人提到了二陆(陆机、陆云)的名声,指出他们只是因偶然的机会而获得赞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巨匠。诗人强调文章应当追求更高的境界,不应仅仅局限于模仿前人或炫耀技巧。

诗中还提到了君门九重,暗示了政治权力的中心,以及远臣难以接近的现实。诗人感叹当时诗坛缺乏领军人物,甚至提到即使像扬雄这样的文学大家,也可能感到孤独。诗人最后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如凤凰般的声音出现,引领诗坛发展,超越前人。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文学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诗中的比喻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郡斋次张参政韵呈王舍人

使君天下士,岂止临一州。

此州久废乱,弄兵非鼠偷。

使君医国手,顿若沈疴瘳。

下免北征苦,上宽南顾忧。

坏堤防蚁穴,回澜障东流。

潢污与行潦,咸可供荐羞。

幕府罗俊彦,巨细靡不收。

天生一世人,异趣各有求。

卢溪老病叟,十年不浪游。

失脚入城府,本自非人谋。

贤侯新下车,采瞩加穷搜。

邻里辄惊怪,出门争挽留。

平生江海思,径坐大孤秀,犹沈百寮底。

朅来尉吾邦,声华愈晔炜。

诸公用法律,领略极不似。

輶轩日边来,愿采书于纸。

形式: 古风

送通判周监丞

秋江水净磨碧铜,秋山先作归意浓。

况逢星火羽书急,立马不复能从容。

船中载书三万轴,鸣铙插帜摇秋空。

前年群盗尚蜂午,眼底日压旌旗红。

行春兼督貔虎士,破贼屡奏明光宫。

今年岂料烟尘起,赤白提囊走边吏。

县官飞符急索租,谁能急了官中事。

不如置笏还县官,头巾脱挂西林寺。

诗句留传天地间,时有人来问奇字。

功名正恐未免耳,此役由天不由己。

形式: 古风

送赵敏卿

翩翩公子天麒麟,目光点漆倾坐人。

万里肯来寻逐客,夜夜读书喧四邻。

君今先渡潇湘水,我亦东归聊复尔。

明朝敕放巫山阳,拄杖行穿赤泥尾。

形式: 古风

题洪觉范方丈

曲径通禅房,辟户得佳境。

适从阛阓至,顿觉耳根静。

古木含萧森,寒梢发光景。

墙围数竿竹,中藏大千境。

月从天上来,入林散清影。

炉焚薰佛香,碗注浮雪茗。

客散群动息,兹焉发深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