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朱李沈不冷,彫胡炊屡新。
将衰骨尽痛,被褐味空频。
歘翕炎蒸景,飘飖征戍人。
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热三首(其三)》。在这短暂的四句中,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变迁、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
“朱李沈不冷,彫胡炊屡新。”这里的“朱”、“李”、“沈”可能指的是不同的季节或事物,它们虽然在外观上看似不断变化,但实质上却是循环往复,没有真正的冷暖之分。这两句通过对比,不仅描绘出夏日炎热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世事无常、变幻莫测的感受。
“将衰骨尽痛,被褐味空频。”这两句则是从个人体验出发,表达了诗人对健康和生活的担忧。“衰”意指衰败或年老,“骨尽痛”形容身体的疼痛难忍;“被褐”则象征着诗人的贫穷与困顿,尽管频繁尝试,却始终无法摆脱困境。
“歘翕炎蒸景,飘飖征戍人。”这里描绘的是酷热的夏日景象和军旅生活的艰辛。“歘翕”形容热气上腾,“炎蒸”则是极端的高温;“飘飖”、“征戍”则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离乱与无常。
最后,“十年可解甲, 为尔一沾巾。”诗人表达了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即使是在军旅之中,也希望能够有机会摆脱战衣,享受一丝安宁。这一句也隐含着对未来某种美好生活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局、生命和人性的深邃思考。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隐居欲就庐山远,丽藻初逢休上人。
数问舟航留制作,长开箧笥拟心神。
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先蹋炉峰置兰若,徐飞锡杖出风尘。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
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
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