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阳光不照临,积阴生此类。
非无惜死心,奈有灭明意。
妆穿粉燄焦,翅扑兰膏沸。
为尔一伤嗟,自弃非天弃。
这首诗描绘了火蛾扑灯而亡的场景,通过火蛾的命运隐喻着某种无奈和悲剧。开篇“阳光不照临,积阴生此类”两句,设置了一种阴郁的气氛,预示了即将出现的悲剧。
“非无惜死心,奈有灭明意。”表达了火蛾虽然知道扑灯会导致死亡,但却无法抑制内心对光明的渴望。这两句深刻揭示了火蛍冲向光源的本能,以及这种本能背后的无知和悲剧。
“妆穿粉燄焦,翅扑兰膏沸。”具体描绘了火蛾扑灯的过程,其中“妆”字用得十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火蛺在光明中化为灰烬的惨状。
“为尔一伤嗟,自弃非天弃。”诗人通过火蛺的命运,发出叹息,感慨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强调了个体对于宿命无能为力的悲哀。这不仅是对火蛺的同情,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丰富,通过火蛉扑灯这一自然现象,展开了哲理和情感的双重思考。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板閤数尊后,至今犹酒悲。
一宵相见事,半夜独眠时。
明朝窗下照,应有鬓如丝。
罗囊绣两凤皇,玉合雕双鸂鶒。
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著长相忆。
长相忆,经几春。人怅望,香氤氲。
开缄不见新书迹,带粉犹残旧泪痕。
三月光景不忍看,五陵春色何摧残。
穷途得志反惆怅,饮席话旧多阑珊。
中酒向阳成美睡,惜花冲雨觉伤寒。
野棠飞尽蒲根暖,寂寞南溪倚钓竿。
去值秋风来值春,前时今日共销魂。
颓垣古柏疑山关,高柳鸣鸦似水村。
菜甲未齐初出叶,树阴方合掩重门。
幽深冻馁皆推分,静者还应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