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峰九章

樵云千仞,兀插苍旻。云木森森,云石棱棱。

是宜乐只,以游我心。游心则那,温泉下沸。

匪云鲁沂,匪云川逝。雩坛之松,可游以憩。

雩坛则那,云流孤峰。万仞孤峰,万仞孤松。

抚抚孤松,乐乃谁同。

谁同游乐,振古闻人,单衣暮春。

乘此暮春,沐此熙薰,振古熙薰。

熙薰自南,吹我葛巾。凉我葛巾,悠悠我心。

岂云独乐,我有良朋。良朋偕我,坐松之阴。

云深松森,鹤荐清音。我良朋乐矣,鼓瑟鼓琴。

鼓琴鼓瑟,雩云之墟。天飞之鸢,渊泳之鱼。

上下听矣,其乐何如。其乐何如,采桐种竹。

桐华斯馨,竹实斯熟。陟我雩峰,饵我鸑鷟。

鸑鷟脩翎,簸云南溟。一声穗城,再声天庭。

知鸟之自,雩灵之精。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雩峰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在此地的游历体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精神追求巧妙结合。

首先,诗开篇以“樵云千仞,兀插苍旻”描绘出雩峰的高峻与雄伟,云木森森、云石棱棱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险峻与壮观。接着,“是宜乐只,以游我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通过“游心”这一动作,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温泉下沸”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生动景象,也暗示了生命之源的活力与温暖。随后,“非云鲁沂,非云川逝”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雩峰的独特与不可复制性,进一步凸显了其作为游历之地的珍贵。

“雩坛之松,可游以憩”引出了雩坛这一文化地标,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接下来,“云流孤峰,万仞孤峰,万仞孤松”等描述,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雩峰的孤傲与独特,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向往。

“抚抚孤松,乐乃谁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由的深刻理解,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喜悦。随后,“振古闻人,单衣暮春”则将时间的跨度拉长,强调了自然之美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乘此暮春,沐此熙薰”描绘了诗人享受自然之美的场景,而“熙薰自南,吹我葛巾”则通过自然风的轻拂,营造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最后,“凉我葛巾,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雩峰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游历体验和内心感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84)

霍韬(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狮峰

野寺湖山景,月上绿杨堤。

矫矫鸣阳鸟,飞过倍增差。

别去惠锦裳,落我白云居。

呼童拈香读,辞雄湖海姿。

往事已陈迹,逢辰正忧危。

行行淩霄汉,薇屏壮猷为。

寂寂卧烟坞,虚庭花影移。

玄窍嗟久塞,探颐谁端倪。

鲁阳戈人手,宁讶夕阳时。

悠哉无穷思,抱拙守其雌。

形式: 古风

次游坡亭韵

元气周九垓,时阖亦时开。

波光涵万象,耀彼山之隈。

俯视尘寰袖,高陟空中台。

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颜回。

六经失真诠,瓦缶时鸣雷。

逐逐翳枝落,那将根本培。

遥聆金石语,遐思真奇瑰。

空山风月夜,怅望独徘徊。

飞云探天乙,铁桥为君媒。

漫尔羡坡老,乾坤亦殊才。

冥坐俟东晓,身世忘堪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送博罗赖县丞致仕归

忆昔孤台月,尝照好怀开。

逖哉廿馀载,邂逅罗山偎。

村宁厖吠寂,鞭阁坐苔莓。

高隼临荆枳,戛戛鸣且飞。

有鸟惜毛羽,浩然怀东归。

桑梓有馀乐,偃仰复奚为。

童叟卧攀辙,行矣不可违。

形式: 古风

泥行路

积雨仍天阴,徒行滑只脚。

顾此冰渊危,凛凛轰雷掣。

举足靡他之,凝眸不敢歇。

瞬息有懈昏,一跌衣蓑成弗洁。

百骸五体赖无伤,屹起前征犹猛烈。

倾斜至再复至三,扶桑树上生明月。

清宵照见长途幽。始觉吾才犹未竭。

兢兢独往惟独知,从今密矣还加密。

行行远出此泞泥,稳步长空登帝阙。

无顺无逆无喜忧,不加不减不磨涅。

桃花流水处处是,天台尔时方说人中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