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人理国致升平,万物呈祥助圣明。
天上河从阙下过,江南花向殿前生。
庆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
更对乐悬张宴处,歌工欲奏采莲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宫廷盛景,展现了大唐帝国的繁荣与强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帝王的辉煌气象和国家的安定繁荣。
“一人理国致升平”表明帝王独自治理国家,带来太平盛世;“万物呈祥助圣明”则形象地表现了万物向往光明正大的君主,显示出自然界对帝王智慧的颂扬。
“天上河从阙下过”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天上的河流似乎直接流经皇宫之下,这不仅是对现实环境的夸张,也象征着天人合一、上下通达的理想状态;“江南花向殿前生”则将江南的美丽景色搬到宫前,显示出帝王享有的繁华与美好。
“庆云垂荫开难落”形容祥瑞之气弥漫,不易散去,这里“不易散去”表明了这种福气的持久;“湛露为珠满不倾”则将露水比作珍珠,充盈而不倾倒,象征着富足与平衡。
最后两句“更对乐悬张宴处,歌工欲奏采莲声”展现了宫廷中举行的盛大宴席和音乐演奏,诗人似乎置身其境,对这种欢乐场景感到欣喜。这里的“采莲声”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音乐或舞蹈名称,也许是对当时流行的某一类文艺活动的称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帝王的威严、国家的昌盛以及自然与人间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天人合一”思想。
不详
细雨未成霖,垂帘但觉阴。
唯看上砌湿,不遣入檐深。
度隙沾霜简,因风润绮琴。
须移户外屦,檐溜夜相侵。
更劳今日春风至,枯树无枝可寄花。
览镜唯看飘乱发,临风谁为驻浮槎。
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
愿留今日交欢意,直到隳官谢病时。
一世荣枯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林下真僧在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