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往事惊心碧玉箫。燕猜莺妒可怜娇。

风波亭下鸳鸯牒,惶恐滩头乌鹊桥。

搴恨叶,摘情条。旧时眉眼旧时腰。

可能还对西窗月,狼藉桐花带梦飘。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鉴赏

此诗《鹧鸪天》由清代诗人顾贞观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开篇“往事惊心碧玉箫”,以“碧玉箫”象征往昔的美好时光,却因“惊心”二字透露出一丝哀愁与无奈。接下来“燕猜莺妒可怜娇”,以燕子和黄莺的嫉妒来比喻世间的不公与人心的复杂,将女子的娇美置于一种被猜疑与嫉妒的环境中,增添了几分凄凉。

“风波亭下鸳鸯牒,惶恐滩头乌鹊桥”两句,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分别指代宋朝岳飞被冤杀的风波亭和三国时期刘备过江时的惶恐滩,通过鸳鸯与乌鹊的意象,隐喻了主人公内心的动荡不安与对命运的无奈。鸳鸯牒与乌鹊桥,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搴恨叶,摘情条。旧时眉眼旧时腰”,诗人通过“恨叶”、“情条”的形象化描述,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失去的哀伤。这里的“恨叶”与“情条”不仅指自然界的植物,更暗含着对过去情感的追忆与珍惜。而“旧时眉眼旧时腰”则直接点明了对旧日美好形象的怀念,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最后,“可能还对西窗月,狼藉桐花带梦飘”,诗人想象自己或许还能在西窗之下,面对满地散落的桐花,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仿佛梦境一般飘渺。这一句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暗示了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收录诗词(246)

顾贞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华文,、华峰,亦作华封。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字:远平
  • 号:梁汾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637-1714

相关古诗词

小重山

闺阁争传捧贴黄。久重新雨露、润莲帮。

锦袜初学内家妆。今而后,启予足、孟家光。

按拍凤头香。尽春愁稳载、莫轻飏。

一钩纤窄待重量。惊鸿影,凌波袜、误陈王。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附.浣溪沙

闺阁争传捧贴黄。九霄雨露润莲塘。

锦袜新学内家妆。

六寸圆肤原有致,一钩纤影待重量。

春愁稳载莫轻飏。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御街行

承恩结束辞南内。油壁拥,芳尘碎。

绿熊茵贴紫貂裘,香满一身珠翠。

玉骢骄软,彩鸾偷傍,不觉珊瑚坠。

花丛著眼惊姚魏。谁管领,霓裳队。

只应清夜奉宸游,七宝装成行缀。

锦帆天子,疏狂魂魄,空索琼花醉。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念奴娇

楚天旧雨,怪新来幻作,冷云残雪。

珍重流莺传语道,怜取长条休折。

带绾同心,丝缠续命,一寸肠千结。

那能此际,眼看真个离别。

才则唱罢骊驹,兰舟待解,早催归亲切。

君便承恩侬易老,须记瓣香星月。

范蠡湖头,梁鸿宅畔,准拟成三绝。

临岐试问,欢期在甚时节。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