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楼歌

屈指今年四十五,一事无成心独苦。

北斗那得挹酒浆,东风正好亲农圃。

家住西冈地颇幽,门前屋后多平畴。

一溪流水去无路,四面青山来入楼。

楼名学古浪标榜,古人实学今谁讲。

旦旦趋庭奉起居,时时静坐聊存养。

此心存久还自灵,中和无物如有形。

几微极处通天地,呼吸之间具典刑。

平生谩抱区区志,途长力薄愁难致。

荏苒如今作弃材,悠悠宇宙非吾事。

学成假使遂行之,要见黎民饱暖时。

可能学古楼中坐,妻子啼号付不知。

以兹农圃端须学,黄牯价平添一脚。

且种山田且读书,菜羹满釜浑家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学古楼歌》是明代哲学家罗钦顺所作,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学问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开篇“屈指今年四十五,一事无成心独苦”,诗人以自己的年龄为引子,表达了对自己过去岁月的反思与内心的苦楚,暗示了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接着“北斗那得挹酒浆,东风正好亲农圃”两句,运用了北斗星与东风的意象,一方面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向往,另一方面也隐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家住西冈地颇幽,门前屋后多平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田园风光的画面,诗人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接下来“一溪流水去无路,四面青山来入楼”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楼名学古浪标榜,古人实学今谁讲”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追慕与对当代学术风气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学问传承的深切关注。随后“旦旦趋庭奉起居,时时静坐聊存养”则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对精神修养的重视。

“此心存久还自灵,中和无物如有形”表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在事物关系的理解,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的重要性。“几微极处通天地,呼吸之间具典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理解,将个人修为与宇宙万物联系起来,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思想。

“平生谩抱区区志,途长力薄愁难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实现个人抱负的无奈。“荏苒如今作弃材,悠悠宇宙非吾事”则流露出对自我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最后,“学成假使遂行之,要见黎民饱暖时”表达了诗人对学问最终目的的追求,即为了改善民众的生活。“可能学古楼中坐,妻子啼号付不知”则反映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矛盾心理,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以兹农圃端须学,黄牯价平添一脚”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知识的重视,以及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关注。“且种山田且读书,菜羹满釜浑家乐”则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学古楼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学问、生活、自然、社会等多方面深刻的思考,也体现了其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等复杂关系的洞察,是一首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510)

罗钦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梅鹤旧图敬赋长歌为大人封君万寿之献

罗浮山畔娟娟月,照见寒梅一株发。

老鹤长年此托栖,气骨风神两超越。

生绡半幅谁写真,儿今把玩偏能频。

眼前犹自有奇物,天下岂得无仙人。

仙人人道吾翁是,未论服食论标致。

清白孤高寿且康,秖应梅鹤差堪譬。

久大堂中春酒深,醉酲坡梦与逋吟。

直将甲子循环数,那许尘埃半点侵。

此去罗浮几千里,望望白云犹尺咫。

浮暗之香喜达天,鸣阴之和惭为子。

兹图绝宜张寿筵,拜授使者签轴全。

宜羹三实凭长养,南飞一曲永流传。

形式: 古风

芙蓉书舍为大司成瓯滨先生赋

瓯滨先生读书处,先秋曾见芙蓉花。

时来早作青云客,旧游回首天之涯。

天之涯,海之角,书舍新成制纯朴。

扁揭芙蓉贵有徵,芙蓉几度开还落。

岁岁开花直待秋,红霞百丈媚寒流。

向来底事开偏早,王气呈祥不自由。

乡闱一举膺高荐,胪传及第人人羡。

花有知无未可知,至今盛事传乡县。

先生自是读书人,微言次第归经纶。

功成合有还乡日,好持杯酒酹花神。

花神得酒应增王,书香继继谁能量。

但遇先秋一朵开,门前准备车千辆。

形式: 古风

为杨显祖题画送尹别驾实大之嘉兴

澄江夜来秋水生,画船击鼓喧朝晴。

百壶欲尽千峰午,壮怀秋色两峥嵘。

相门旧压逢原里,至今书屋临江水。

千载香名满缙绅,读书有用真能子。

归来遍扫松楸阴,饭尝新稻羹香蕈。

故园风物岂不美,简书王事悲人心。

故人自昔深相慕,别意殷勤托毫素。

楚水吴山路几千,渚蘋岸蓼花无数。

东南名郡数嘉禾,城郭光涵震泽波。

官好常陪五马贵,政通应得万人和。

浮云富贵终何有,汗简功名浑不朽。

赠乏千金谩一言,论心何日重携手。

形式: 古风

杨氏姊七十寿歌

春来无处无芳草,何处春光应更好。

乔木啼莺日正暄,华堂戏綵人难老。

早向深闺足苦心,蚕缫布缕又金针。

夭桃已协周南咏,慈竹仍涵晚岁阴。

涧蘋采得还亲芼,天冈几为思亲到。

长子提孙孝不衰,寿康宜获天之报。

即今七帙颜犹童,香风坐满芝兰丛。

白头老弟逢生日,长歌径过东山东。

五人同产三人在,谁能不念平生爱。

有分欢娱合共追,无情岁月从渠迈。

旧路重寻了不差,入门弦管竞呕哑。

殷勤一酌长生酒,看取蟠桃几度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