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砚八百年今懒进,蟹一尺大何能烹。
这首诗通过两个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的感慨。"砚八百年今懒进",这里的砚台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暗示了岁月的漫长和主人的疏懒,可能暗指诗人或其前辈的文采不再如昔日般旺盛,或是感叹世事变迁,砚台被闲置。"蟹一尺大何能烹",则描绘了一只巨大的螃蟹,言下之意是即使有如此硕大的食材,也无人去烹调享用,可能寓指时移世易,曾经的豪情逸兴已不再,连日常的享受都显得无足轻重。
整体来看,这句诗以物写人,以小见大,流露出一种淡泊和沧桑之感,体现了宋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不详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自携笔具呼西舟,好风吹蟹归鱼篝。
汾献升云鼎,秦遗蚀雪碑。
菊才重九破,蟹却十分遨。
相依岂恨移来晚,欲诉犹须说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