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杯

酿得春光如醉。清泪。无赖湿愁红。

为谁香阁掩芙蓉。山枕倚重重。迤逦清明时候。

依旧。烟雨暗芳辰。晓窗天色近黄昏。同是梦中人。

形式: 词牌: 荷叶杯

鉴赏

这首《荷叶杯》由清代诗人周之琦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日的哀愁与梦境的交融。

“酿得春光如醉”,开篇即以“春光”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醉人的春日景象之中。这里的“酿”字,不仅指春光的浓郁,也暗示了情感的酝酿与发酵,仿佛春日的温暖与生机,都化作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感慨。

“清泪。无赖湿愁红。”紧接着,诗人通过“清泪”这一形象,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愁绪与无奈。泪水在脸颊上滑落,湿润了脸上的红晕,这种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为谁香阁掩芙蓉。山枕倚重重。”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诗人似乎在思考,是谁让这香阁中的芙蓉花闭合,又是谁在山枕之上静静地倚靠,这一切都充满了谜团与期待。这里,“香阁”与“芙蓉”象征着美好与纯洁,而“山枕”则可能寓意着深深的思念与等待。

“迤逦清明时候。依旧。烟雨暗芳辰。”清明时节,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之时,然而在这首诗中,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郁。烟雨蒙蒙,使得美好的时光显得更加暗淡,诗人的情感也随之沉寂下来。

“晓窗天色近黄昏。同是梦中人。”最后两句,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清晨的窗户,接近黄昏时分,这样的时间点,既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同时,诗人自称为“梦中人”,意味着他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如同梦境一般虚幻,却又真实地存在于心中,难以忘怀。

整首《荷叶杯》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宜子孙洗

壁月巧摹形。土晕铜花别漾青。

砚北何人频拂拭,轻轻。涤尽霜毫句未成。

小篆认分明。芳草宜男偶将名。

一例螽斯闻好语,盈盈。水拍银盘弄化生。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和小云立秋之作

扇影尚依依。秋到梧桐第几枝。

天上西风凭问讯,来迟。且为清阴立少时。

筠管强裁诗。可有微凉入鬓丝。

昨日情怀今夕梦,寻思。闷里闲中各自知。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玲珑四犯.虎丘春泛图,为张初白题

烟柳回塘,飏画桨声中,签翠低展。

客与香迷,一舸镜澜徐转。

莺语燕语难分,但醉倚、好花人面。

数旧游彭蠡舟系,忘了小姑偷眼。

四愁平子吴歈遣。漫沈吟、玉楼歌按。

越娥佩响从归去,春共横波远。

空付媚粉暗尘,荡冶叶、倡条零乱。

问半眉山色,船唇篷背,黛痕谁见。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喜迁莺.珠巢街新居,古藤交枝,冷翠欲滴,词以赏之。余在都门,凡四移居矣

六街尘外,唤蜡屐问春,春应还待。

娥月迎门,娟枝窥户,吟破一庭苍霭。

簟纹乍移苔点,栏角斜牵萝带。

寄情处,倚新声多幸,莺邻堪买。空怪。

槐苍里,灯晕梦回,早是圆阴改。

客与琴孤,家如舟泛,秋影几丝同载。

试将冻蜂催醒,有约浓花须再。

倦游宴,念双藤旧侣,题襟谁在。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