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月.本意

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形式: 词牌: 西湖月

鉴赏

这首清代词人黄燮清的《西湖月·本意》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西湖秋夜图。开篇以“素云捧出冰盘”比喻明亮的月光照亮湖面,如同冰盘反射出冷光,映照着十顷清澈如琉璃的湖水。接下来的“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描绘了月光下露珠晶莹、星光闪烁、山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词人进一步通过“芙蕖香自远”写出了荷花的香气从远处传来,与红桥和四周的秋景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随后,“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表达了词人欲划船深入湖心,欣赏这如画的月色,打破湖面的寂静。

回忆起去年此时的“载酒鸣榔”之乐,词人感叹时光易逝,旧日的欢聚仿佛就在昨日。他怀人之情深沉,想要借一曲琼箫传达思念,然而“清梦杳”,无人能懂他的心声。最后,词人注意到花底的鸳鸯,它们慵懒地醒来,似乎也感受到了词人的感伤,增添了画面的寂寥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月夜西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淡淡哀愁。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其一)九日偕闺人登烟雨楼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栏共凭。

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凉云自迥。

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清游滋味谁领。

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庭院静。

正寂寞无人,惟有斜阳等。垂杨渐暝。

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疏落送归艇。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二)题许金桥谨身河梁醉月图,既送其入都

最销魂、夕阳初暝,残红栖软芳草。

东风只顾催离绪,又放柳丝青袅。春易老。

问镜里歌前,几个朱颜好。描来恨稿。

怅一霎晨星,五更斜月,别恨系樯杪。

思君苦,病后重添懊恼。湖山谁共吟啸。

平芜尽处天涯路,扰乱雨情烟抱。相见少。

便不唱阳关,已是人愁倒。孤篷去了。

剩燕外秋千,莺边楼阁,花影动清晓。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齐天乐(其一)题金桥湖上勾留图

东风吹去征帆影,零星旧时鸥鹭。

镜里山青,裙边草绿,都是离愁来处。烟堤翠鸣。

自送了王孙,落花无主。

独叩红舷,冷吟闲醉甚情绪。

春来游兴易减,望故人天末,凄断芳树。

酒污衫痕,泥空爪印,惜少啼鹃留住。僧楼听雨。

怕此后寻君,梦见难数。嘱付垂杨,晓莺休乱语。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齐天乐(其二)题张砚溪晓风残月图

垂杨替写婵娟影,依依送人孤棹。

碎叶笼烟,零花腻雪,点缀断肠词稿。栖鸦睡了。

问莺燕楼台,露凉谁靠。

懒不成眠,数声渔笛夜天杳。

荒村残柝过尽,怅风肥月瘦,振触情抱。

独枕支愁,离船守梦,水上一灯寒照。明星渐少。

正酒醒无聊,五更钟到。别有销魂,画中春自好。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