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夜行师七唱(其五)

戍楼西北望皇州,宿衙曾随上苑游。

明月芦花迷曲岸,西风梧叶报清秋。

凤凰台上几声笛,鹦鹉洲边一苇舟。

对菊渊明怀刺史,抛梭织女弄牵牛。

娟娟万里江河烂,耿耿孤星大火流。

白雁远传苏武札,银鲈细切季鹰羞。

露悽霜肃吴砧捣,马壮兵强楚戍愁。

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戍楼守卫者在秋夜的寂静中,眺望远方皇州的情景。开篇即以“戍楼西北望皇州”设定了怀旧和孤独的情感基调。此后,“宿衙曾随上苑游”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明月芦花迷曲岸,西风梧叶报清秋”两句则以鲜明的景象描写来表达季节更替带来的感慨。这里的“明月”与“西风”共同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意,而“芦花”和“梧叶”则是这种氛围下的自然写实,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观察。

接下来的“凤凰台上几声笛,鹦鹉洲边一苇舟”两句,则通过凤凰台上的悠扬笛声和远处洲边的小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这里的“凤凰台”可能象征着高远而美好的理想,而“鹦鹉洲边一苇舟”则给人以孤独漂泊之感。

诗中的“对菊渊明怀刺史,抛梭织女弄牵牛”两句,是诗人通过菊花和织女的形象,表达自己对于历史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这里的“对菊”指的是静坐赏菊之情,菊花常被赋予坚贞不屈、默守孤独的情怀;而“渊明”则是对历史深邃和难以捉摸的一种感慨。“抛梭织女弄牵牛”则通过织布女子对星辰的依恋,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运行规律的赞美。

“娟娟万里江河烂,耿耿孤星大火流”两句继续深化了秋夜的萧瑟和诗人的孤独感受。这里的“娟娟万里江河烂”描绘了一种辽阔而又温暖的景象,而“耿耿孤星大火流”则表现出一种冷寂与壮丽相结合的情境。

后续的“白雁远传苏武札,银鲈细切季鹰羞”两句,则通过历史人物和物件的描写,再现了诗人对于忠诚、勇敢等品质的赞颂。这里的“白雁”象征着信使的速度与远行,而“苏武札”则是对苏武忠诚不渝精神的一种纪念;“银鲈细切季鹰羞”则通过细腻刻画的手法,传达出一种对于勇士无畏斗志的赞美。

“露悽霜肃吴砧捣,马壮兵强楚戍愁”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边塞战事的描绘。这里的“露悽霜肃”营造出一种秋夜的寒冷与严峻,而“吴砧捣”则是对战争紧张氛围的一种刻画;“马壮兵强楚戍愁”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边塞战事、兵士英勇和国防坚固的深切忧虑。

最后,“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两句,则是对战争胜利后的场景进行描绘。这里的“报道四更”指的是夜半时分的战报传来,而“笳鼓响”则是战争中特有的声音;“衔枚袭虏献俘囚”则展示了战后俘虏被献给君主的一种胜利景象。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对秋夜边塞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了诗人对于历史、自然、忠诚与孤独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

陈元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修文语土民

庙算符天象,干旄格有苗。

三军歌按堵,万骑弛鸣镖。

虔岭顽民远,朝阳寇逆招。

偃文休众士,锡命自皇朝。

莫篆天然石,惟吹洛下箫。

声闻神起舞,气感海无妖。

方叔猷元壮,相如赋未饶。

成周放牛马,林野任逍遥。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故国山川写景

浮光昂岳望,固始秀民乡。

第宅参文武,姻㜕半帝王。

珠楼帘结绮,花苑水流香。

礼节传家范,簪缨奕世芳。

飞鞭驰道坦,聚盖艳阳光。

箫鼓迎欢会,桐麻遣唁丧。

勋臣扶景运,风树配天长。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晓发佛潭桥

朝暾催上道,兔魄欲西沈。

去雁长空没,飞花曲径深。

事沿桥树往,诗落海鸥吟。

马鬣嘶风耸,龙旂闪电临。

峰攒仙掌巧,露重将袍阴。

农唤耕春早,僧迎展拜钦。

看看葵日丽,照破艳阳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酬裴使君王探公

百粤临南海,儒冠任使轺。

馈我兼金佩,和之美玉箫。

清风生四座,丽日正良霄。

意气宜令契,公忠岂古饶。

简书频诵读,玉烛要均调。

冰鉴秋霄察,君门万里遥。

骊騑歌四牡,谔谔答清朝。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