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陈说岩先生命题王石谷画午亭山村图

太行绵亘北州野,处处峰峦聚奔马。

腾骧磊落万不同,一一远自青天下。

神灵窟宅夸雄尊,西边王屋东苏门。

纵横顾盼韩魏赵,卫中山数百郡空。

青未了,烟光繁。

我公结庐王屋边,太行元气纷纠蟠。

千室鳞鳞入云雾,尘中不辨桃花源。

绿野裴中立,东山谢安石。

白头趋起为苍生,留著烟岚围故宅。

纶扉赐沐时清闲,幅巾鞶带思家山。

乌木山人黄鹤手,为写云峦缥缈间。

青山一重溪一转,山势半舒云半卷。

遥天漠漠风雨来,苍翠浮空没层巘。

斯须彩晕山前生,乱铺锦绣林壑明。

驿梅官柳傍前路,溪桥野店行人行。

行人路转前山曲,侧峰横岭看不足。

桥柏杉篁一径通,人家散满千花谷。

谷口人家经几年,晋时耕种秦时田。

渔郎舟子偶一到,竟疑此地皆神仙。

神仙爱山不住山,青云鸣玉趋真班。

自来力牧风后乃仙伯,岂有山泽之癯能活国。

君不见我公身侍玉皇香案四十秋,素心日向林泉游。

出山更复携山出,五岳真形随杖头。

腐儒不办经纶事,祇是未谙山水意。

岂如真儒江湖魏阙藏胸襟,天然林壑无招寻。

松泉百道交清音,慷慨写之《梁父吟》。

出和虞舜薰风琴,勋名如山力所任。

我心无时无山林,王屋高高丹水深。

吁嗟乎方知古来伯仲伊吕者,一生皆是巢由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诗意的山川画卷,以太行山脉为背景,赞美了王屋山的雄伟与秀美。诗人通过描绘山势的奔腾起伏、峰峦叠嶂,以及王屋山周边地区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与深远。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陈说岩先生的敬仰之情,他如古代贤士般寓居山林,却心系苍生,其高尚品格如同神仙一般。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天下”、“烟光繁”、“青未了,烟光繁”等,营造出浓厚的山间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他还引用了裴中立、谢安石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增添了文化内涵。最后,诗人以“五岳真形随杖头”表达陈先生的威望和对山水的深刻理解,以及自己对山水情怀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是对山水画的赞美,也是对陈说岩先生人格魅力的颂扬,体现了清朝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厚情感交融。

收录诗词(20)

周起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棡野。康熙三十三年进士,累官詹事府詹事。工诗,与姜宸英等齐名,又与史申义并称翰苑两诗人

  • 字:渔璜
  • 籍贯:清贵州贵阳
  • 生卒年:1662—1714

相关古诗词

分咏京师古迹得明成祖华严经大钟

鸿沟不割新亭毁,南兵百万刲羊豕。

九江夜盗鱼钥行,金川门开鼓声死。

袈裟瓶钵嗣皇髡,忠臣十族飘冤魂。

高皇钟虡幸无恙,不归异姓归宗藩。

九鼎迁移太仓卒,燕山峨峨建宫阙。

销锋铸锯一钟成,要比铜人高突兀。

当年杀戮成丘墟,凭仗佛力相忏除。

《金刚》《华严》八十卷,蒲牢腹背分明书。

一字忏除一冤命,字少冤多除不竟。

钟声夜发老狐鸣,头戴髑髅暗中听。

祇今事往三百年,零落草棘依荒烟。

红墙碧瓦半销毁,道傍翁仲行人怜。

忆昔索铜山海竭,悬钟十丈龙头楔。

铭勋不纪道衍功,衅涂即用齐黄血。

沈生字体平不颇,银钩铁画星骈罗。

宁知青史但一字,比较钟鼎尤难磨。

骨肉相残悲已事,憾留此钟阅三世。

乐安州外见俘王,南城宫中伴幽帝。

此时老佛西南行,荒陬一卷《楞严经》。

归葬西山不封树,到今谈者泪纵横。

金石寿长人不能,弹指千年多废兴。

君不见米脂贼来箭如雨,原庙编钟散无主。

万岁山头悲尺组,帝子王孙无处所,血溅长陵一抔土。

形式: 古风

送马河宗令巴陵(其一)

一舸湖南去,官间事事幽。

山川麇子国,烟雨岳阳楼。

橘社龙宫近,江花帝女游。

鼋鼍春浪阔,窗外看渔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马河宗令巴陵(其二)

老濞争衡地,鱼龙战血腥。

廿年烽火尽,千里稻田青。

水驿通吴会,云帆满洞庭。

恩波流处远,更勒纪功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金陵怀古(其一)

钟阜犹存王气销,石城自打晚来潮。

行逢旧燕乌衣巷,偶听残莺白下桥。

风月一天袁虎咏,衣冠满地阿龙超。

临觞莫漫悲千古,六十年前是六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