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杨载的《题拱北楼》描绘了拱北楼的壮丽景象以及其深远的意义。诗中以“殷地鼓鼙迎日出”开篇,生动展现了拱北楼在朝阳初升时的雄伟气势,仿佛大地上的鼓鼙声迎接太阳的升起,营造了一种磅礴的氛围。
接着,“倚天梁栋与云浮”一句,将拱北楼比作直插云霄的天柱,形象地表现了其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突出了建筑的宏伟,也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北瞻帝阙三千里,南控臣藩二百州”则通过空间的广阔对比,展现了拱北楼作为重要地标的地位和影响力。北望至遥远的帝都,南连众多臣属的州县,体现了其在国家版图中的重要性。
“江海无波沈罔象,旌旗垂野驻貔貅”两句,运用自然景象与军事元素的结合,进一步渲染了拱北楼的庄严与威严。江海平静,象征着和平与安宁;而旌旗如云,驻扎的貔貅则寓意着军队的威武与守护力量。
最后,“鸾回丽榜多深意,绣衮于今有魏牟”表达了对拱北楼背后深意的思考。鸾鸟回旋的美丽榜文,不仅装饰华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而“绣衮于今有魏牟”则可能暗指拱北楼不仅是物质的建筑,更是精神文化的象征,如同古代的帝王服饰,代表着权力与尊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拱北楼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物理上的宏大与壮丽,更深入探讨了其文化、政治乃至哲学层面的多重意义,是一首富有深度和广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