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杨宗发的《山中诗(其三)》描绘了诗人晨夕在山中的所见所感,展现出浓厚的自然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佳兴挟晨夕”表达了诗人兴致勃勃地享受着山中早晚的美好时光。接下来,“春色散容与,朝光聚窈窕”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明媚,山色与光影交织,如诗如画。
“新烟入女萝,宿雨出青草”通过“新烟”和“宿雨”两个意象,写出了山间清晨的清新气息和湿润的环境,女萝(一种藤蔓植物)和青草则增添了生机。诗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变化,但又不敢轻易揣测其奥秘,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林鸟的出现,增添了山中的宁静与和谐。
“索居共樵爨,纳拙将渔筱”描述了诗人独自生活,砍柴做饭,简朴而自得其乐,用竹子制作的简陋渔具捕鱼,体现了他的质朴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诗人进一步揭示,山中的源头和岩崖之外都预示着生活的源泉,这让他在探索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最后两句“遇始识俱殄,感终神与杳”表达了诗人通过与自然的相遇,领悟到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深远,内心充满感慨,对未知的神秘世界充满了敬畏。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