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绕樵为樵湖,樵在湖中央。
谷口有子真,一曲无知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以“绕樵为樵湖,樵在湖中央”开篇,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樵夫独自在湖心劳作,周围是环绕的树木和静谧的湖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着,“谷口有子真,一曲无知音”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谷口的子真,象征着隐居山林的高士,然而即便他才华横溢,却似乎找不到能够理解他音乐之美的听众。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情和知音的渴望,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不详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信果取必者,䀝睨轻大人。
言行尚未必,何以合鬼神。
送君出洞去,信手闭三关。
君有阳和约,一阳来复还。
犹疑颜色在,晓月照松关。
浩叹草黄落,王孙游未还。
美景与良朋,月白仍风清。
出王及游衍,是谓与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