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项彦昌

渭树江云每忆君,别来惟见白头新。

百年谁是知心者,千里同为叹世人。

内景琴心筼谷夜,外丹火候杏园晨。

极知养道多馀暇,何得长生及老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戴良对友人项彦昌的深深怀念之情。首句“渭树江云每忆君”,通过描绘渭水边的树木和江上的云彩,寓含了对往昔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的回忆。次句“别来惟见白头新”,则写出诗人与项彦昌分别后,自己已添白发,感叹岁月无情。

第三句“百年谁是知心者”,感慨人生短暂,知己难觅,强调了与项彦昌之间深厚的情谊。第四句“千里同为叹世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共鸣,即使相隔千里,两人仍能对世事发出相同的感叹。

第五、六句“内景琴心筼谷夜,外丹火候杏园晨”,通过想象昔日与朋友共同的生活场景,如夜晚在筼筜谷抚琴,清晨在杏园炼丹,展现了他们共同的兴趣和志向。

最后两句“极知养道多馀暇,何得长生及老身”,表达了诗人对养生之道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终将老去的无奈,流露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咏怀古迹

客来慎勿说姑苏,吊古令人百感俱。

已讶当年尝越胆,更堪此日听《吴趋》。

荒台鹿下江声咽,古木乌啼月影孤。

欲问阖闾埋葬地,五湖东畔已荒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哭陈夷白二首(其一)

白发江湖一病身,平生精力瘁斯文。

师门伟器今馀几,藩国奇才独数君。

共爱辞华追董贾,肯将出处累机云。

生刍不到黄琼墓,目极五湖西日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往年予客濠梁中都国学助教嘉禾贝公廷臣咏雪五言二十韵先后属和者应奉姑苏金先生德俊前参政天台方文敏词格律调俱称予时为之阁笔后此数年予来广信乡友胡仲厚作雪景见寄佩服雅意装潢成轴追次贝公韵笔诸其上以志不忘时大雨雪万山皓素如在画中洪武二十一年龙集戊辰冬十二月十五日也

大化归神造,天葩巧更纤。

重欺云母石,白胜水晶盐。

东郭催归履,西窗唤上帘。

地融销玉马,砚冻阁铜蟾。

酒熟螺杯泛,炉存兽炭炎。

书声轻可喜,米价重仍嫌。

富有金貂拥,贫无短褐添。

朔天持节重,淮海将兵严。

驷驾宁留辙,邮程失报签。

瑶台纷共倚,银界耸群瞻。

曲坞花成阵,孤峰笋露尖。

瀑泉停远涧,冰箸落空檐。

猎兽林丛伏,窥鱼沼沚潜。

浮游宜访戴,图写欲呼阎。

齿噤身犹缩,皮皴手莫拈。

宣尼书特笔,太史叶官占。

暗听窗虫扑,轻夸席絮沾。

松杉擎糁糁,牟麦露蔪蔪。

野烧僵眠独,桥行逸兴兼。

怀人那得去,千里奈恹恹。

形式: 排律 押[盐]韵

挽故参政彭城郡公二十韵

气禀天台秀,丰神委羽仙。

养颐全静素,止息味重玄。

书饱三千牍,身尊九十年。

瀛洲夸故老,廊庙数名贤。

茅土恩封重,圭璋宠赐专。

清时华族望,盛德绍儒先。

空阔波澄海,虚明月在天。

藜灯分瑞采,鸿宝发真诠。

火热烧丹灶,云深种玉田。

文声金掷地,诗律锦盈笺。

画鹢频飞楫,青骢稳着鞭。

衣冠倾洛社,花石胜平泉。

初度流光速,长生宝箓延。

老莱新舞彩,卫武秩宾筵。

杳杳青空舄,飘飘白日旃。

委形随去鹤,真骨蜕轻蝉。

饰礼崇周翣,归藏卜楚篿。

诸公嗟绝笔,太史购遗编。

彷佛仪容接,悲凉涕泗湲。

大招吾岂敢,行见表双阡。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