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七十一)

了了了,家近扶桑最先照。

知知知,一双红杏换消梨。

莫莫莫,金鸡啄破琉璃壳。

住住住,凤栖不在梧桐树。

过者四重关了,五里牌在郭门外。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充满了禅意与哲理。诗人通过一系列的“了了了”、“知知知”、“莫莫莫”、“住住住”等叠词,营造出一种循环往复、深邃幽远的意境。

“了了了,家近扶桑最先照。” 开篇即以“了了了”三字,强调了清晰明了的状态,仿佛是说无论身在何处,心中总有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接着,“家近扶桑最先照”,扶桑象征着东方日出之地,暗喻着希望和新生,同时也暗示着心灵的归宿。

“知知知,一双红杏换消梨。” 这一句通过“知知知”的反复,强化了认知的过程,仿佛在说,只有真正理解,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红杏与消梨的对比,寓意着从繁华到凋零的自然规律,也隐含着人生境遇的无常。

“莫莫莫,金鸡啄破琉璃壳。” “莫莫莫”三字,表达了对某种束缚或困境的无奈与挣扎,而“金鸡啄破琉璃壳”则象征着突破与解放,金鸡代表着智慧与力量,琉璃壳则是需要打破的束缚或障碍。

“住住住,凤栖不在梧桐树。” 这一句通过“住住住”的重复,强调了内心的安定与平静,而“凤栖不在梧桐树”则暗示了真正的归宿并非外在的物质或形式,而是内在的精神世界。

“过者四重关了,五里牌在郭门外。” 最后两句,通过描述穿越重重难关后的景象,以及到达城门之外的情景,表达了历经磨难后的豁然开朗与自由之感。四重关象征着人生的挑战与考验,五里牌则可能是对旅途终点的标记,暗示着心灵旅程的完成。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巧妙地运用了叠词和象征手法,探讨了生命、自我、解脱与归宿的主题,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收录诗词(247)

释广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七十三)

放出焦尾大虫,咬杀南山猛虎。

动地号悲风,白日无行路。

笑中摆手出长安,拶得虚空筋骨露,流水落花拦不住。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七十四)

天平地平,河满井满。临济口门窄,德山棒头短。

铁蒺藜,黄金弹。直下来也,急著眼看。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七十五)

二千年前旧公案,九十日夏过一半。

雪窦道得十成,犹亏一半。

诸人全身担荷,未搆一半。

灵利汉不赴两头不住中间。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七十六)

咄咄咄,力□希。大慈知处,雪窦不知。

雪窦知处,大慈不知。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