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我原本是海南岛的人,寄居在西蜀这个地方。
突然决定跨越大海离去,就像去远方旅行一样。
一生中经历过生死如同梦境,这三种状态并无高下之分。
我知道我们可能不会再相见,所以我打算暂时留下。

注释

我本:本来。
海南民:海南岛人。
寄生:寄居。
西蜀州:西蜀地区。
忽然:突然。
跨海去:跨越大海离去。
譬如:就像。
事远游:去远方旅行。
平生:一生。
生死梦:生死如梦。
无劣优:没有优劣之分。
知君:知道你。
不再见:不会再相见。
欲去:打算离去。
且:暂且。
少留:稍作停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名为《别海南黎民表》。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苏轼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朋友的不舍。"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两句表达了诗人本是海南一带的人,现在却客居在四川地区,这种生活状态让人感到一种无奈与孤独。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这里的“跨海”可能指的是苏轼被贬官到海南的经历,而“譬如事远游”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将自己的遭遇比喻为一次精神上的远行。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这句话透露出苏轼对待人生的哲学态度。他将生命中的“平生”、“生死”和“梦”并列,这三者在他看来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都是一场大梦。

最后两句"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苏轼明白自己和朋友可能不会再次相见,所以在临行前想要多待一会儿,珍惜这短暂的相聚时光。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深厚的情感以及他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是一篇情真意切、哲理兼备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

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

食馀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

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跳踉趁童仆,吐舌喘汗雨。

长桥不肯蹑,径渡清深浦。

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盗肉亦小疵,鞭箠当贳汝。

再拜谢厚恩,天不遣言语。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形式: 古风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二)

馀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