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翻译

倦居他乡之人听到归乡之路遥远正怀着愁绪独自行走,突然发现眼前有一座高阁俯视着跨水长桥。
我的视线正迷恋地随着一队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而移动,不知不觉中晚潮悄然而退,只剩一片青葱的树林渐入暮色之中。
我余生已无多,势必将老死在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天帝该会派遣巫阳来召还我的游魂吧。
高飞的鹘鸟逐渐消逝在广漠天空与苍莽原野的相接之处,而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丛黑发,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

注释

澄迈驿:设在澄迈县(今海南省北部)的驿站。
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是驿站上的建筑。
贪看: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久久追随着白鹭移动。
帝: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召还。
杳杳:这里有无影无声的意思。
鹘:一种鸟鹰。
中原:可用来泛指故国河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倦客愁闻归路遥"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作为旅途中的疲惫客人的心情,对于归家的渴望和思念。而"眼明飞阁俯长桥"则展示了诗人在物质空间上的观察视角,通过高阁远眺长桥的动作来强化其内心世界的寂寞与对远方家园的向往。

接下来的"贪看白鹭横秋浦"展现了一种对自然景观的留恋和珍视。诗人不忍离去,沉醉于眼前秋日的美好之中,那些白鹭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成为了诗人心灵的一抹慰藉。

最后的"不觉青林没晚潮"则是在时间流逝和自然变迁之间寻找平衡。诗人沉浸于景致之中,以至于未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包括林中的树木被逐渐笼罩在傍晚的阴影中,而这一切都与日光的消逝息息相关。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成功地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怀念。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二)

馀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泂酌亭,并引

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一瓶之中,有渑有淄。

以瀹以烹,众喊莫齐。自江徂海,浩然无私。

岂弟君子,江海是仪。既味我泉,亦哜我诗。

形式: 四言诗 押[支]韵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

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

忽行榕林中,跨空飞栱枅。

当门冽碧井,洗我两足泥。

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

倒床便甘寝,鼻息如虹霓。

童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

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

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