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
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
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
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江景图。"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写出了雨后的春天,江水滚滚,春意渐浓,但又带着一种安静和悠长的感觉。"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中的"夫差国"指的是春秋时吴国都城姑苏附近的江面,而"夏禹祠"则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的遗迹,这两处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地方,因此诗人通过这些地标,勾勒出一片广阔的春日江景。
接下来的"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则描绘了岸边柳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芽生长,古老的溪流在春天的阳光下变得温暖,水中的莲藕也开始萌动。这些细腻的自然景象,都让人感受到春天生命力与希望的气息。
最后两句"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则是诗人在描绘自己乘船漂泊的孤独情怀。"风鬟"指的是船头被风吹起的波纹,"倚楫"则是靠着船舷,透露出诗人的一种无依无靠之感。而"愁看鸳鸯望所之"中的"鸳鸯"特指水鸟,它们在江面上自由自在地觅食,对比之下,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归宿的渴望和不舍。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江景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生机与孤独交织的情感。
不详
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
花径不通新草合,兰舟初动曲池平。
净缘高树莓苔色,饥集虚廊燕雀声。
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
萧萧春雨密还疏,景象三时固不如。
寒入远林莺翅重,暖抽新麦土膏虚。
细濛台榭微兼日,潜涨涟漪欲动鱼。
唯称乖慵多睡者,掩门中酒览闲书。
南国春寒朔气回,霏霏还阻百花开。
全移暖律何方去,似误新莺昨日来。
平野旋销难蔽草,远林高缀却遮梅。
不知金勒谁家子,只待晴明赏帝台。
随风竟日势漫漫,特地繁于故岁看。
幽榭冻黏花屋重,短檐斜湿燕巢寒。
闲听不寐诗魂爽,净吃无厌酒肺乾。
莫道便为桑麦药,亦胜焦涸到春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