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乐吟二首(其一)

南村北村喧仆姑,一雨已苏百草枯。

青稻如云不见涂,木龙三伏閒在隅。

检源之乐人间无,阿翁哺雏妻饷夫。

生来不作章句儒,但拟百斛量明珠。

东家击鲜大作社,西家酒熟携满觚。

诏书昨日五门下,天子尽赐今年租。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江南农村的农耕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光。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景象,以及丰收后的喜悦与闲适。

首句“南村北村喧仆姑”,以“喧”字形象地描绘了农忙时节村庄的热闹景象,农人们忙碌的身影和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一雨已苏百草枯”则通过一场及时雨后百草复苏的景象,暗示了农事的顺利进行和丰收的希望。

接着,“青稻如云不见涂”一句,用“如云”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稻田的广阔与丰茂,稻穗如同云朵般密集,预示着丰收的前景。“木龙三伏閒在隅”则巧妙地将农具与季节联系起来,木制的农具在夏日的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再次被使用,体现了农具与农事的紧密关系。

“检源之乐人间无”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赞美,认为这种源自自然、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快乐是世间其他事物所无法比拟的。“阿翁哺雏妻饷夫”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老翁喂养幼鸟,妻子为外出劳作的丈夫准备食物,体现了家庭间的关爱与支持。

“生来不作章句儒,但拟百斛量明珠”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谦,同时也表达了对农人智慧的肯定,认为他们虽不以读书为业,却能像珍视明珠一样珍惜土地和劳动成果。

最后,“东家击鲜大作社,西家酒熟携满觚”描绘了丰收后的庆祝场景,东家宰杀新鲜的鱼肉举办社祭,西家则携带着满满的酒杯前来参加,共享丰收的喜悦。“诏书昨日五门下,天子尽赐今年租”则点明了朝廷对农民的关怀,通过减免赋税的方式给予农民实际的帮助,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君民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耕乐吟二首(其二)

近天不必城南社,范蠡湖头一茅宇。

瓜生陇上已离离,亘长南山少荒土。

出门岂识卿相尊,对客何忧子孙鲁。

岁祈五风十日雨,上无飞蝗下无虎。

四海从今尽中国,作歌且为歌洪武。

但存父子与君臣,风俗当如结绳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海翁谣

海翁随白鸥,白鸥亦不惊。

千金散如土,身与白鸥轻。

问翁甲子翁但笑,人间岂识女期生。

祖龙一别阜乡晚,已见六鳌脊腐三山倾。

天空潮落夜如水,月色下照珠宫明。

麻姑到家急汛扫桃核,酌酒为劝王方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壬子春二月既望乘君子材拈余重游殳山遂燕陆景远氏来青堂与者丁一鹤董祖南景远父子及余季子翱一觞一咏不啻兰亭之会也酒半移尊公主墓侧而董海翁亦至子材遂大醉卧石上不能起命两童掖之登舟余与众客至东山兴尽而返目赋一首以纪其事云

老夫一月不见山,山癖无医殊未瘳。

野桃作花已烂熳,故人约我山中游。

日车出海风雨收,千岩万壑清如秋。

帝子何年上天去,黄鸟历历鸣相求。

来青堂上坐终日,饮酒况得公茔流。

金刀割鲜气颇壮,向日下地仍相留。

酒酣长歌动左右,诗成落笔蟠银钩。

平生快意在一适,放浪岂知公与侯。

玉台王母自千劫,海屋老人今几筹。

青春无价须秉烛,明朝花落令人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徐复初参政骢马图

青骢万里来安西,五花满身玉削蹄。

将军大雪骑出塞,风鬃未洗龙城泥。

何人落笔通造化,天上房星降中夜。

朱衣老奚惊有神,不独开元数曹霸。

漠南漠北千帐空,将军赐爵论边功。

此马岂与凡马同,解鞍落日从远放,黄金台高春草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