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全县如今这般凋敝,剩下的百姓寥寥无几。
他们深知贤能的官员心系民生,但又怎能抵挡得住乱兵的侵扰。
每个人都因战争而疲惫,渴望和平与恩泽降临。
想必那些居住在山中的人,头发都白了还没能通过科举考试。

注释

一县:全县。
今:如今。
如此:这般。
残民:剩余的百姓。
数:数量。
不多:寥寥无几。
贤宰:贤能的官员。
切:深切。
争奈:却无奈。
乱兵:乱军。
皆:都。
干戈:战争。
达:影响到。
咸:都。
雨露:恩泽。
怜:可怜。
住山者:居住在山中的人。
头白:头发白了。
未:还未。
登科:通过科举考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带来的废墟与民生疾苦的景象。"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直接揭示了战乱后的一片荒凉,只剩下稀少的幸存百姓。"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表达了诗人对贤明官吏无法阻止战争的无奈和悲哀。"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则是说这些因战乱而起的矛盾和仇恨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得以平息。

最后两句"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充满了对那些隐居山中、头发已白却还未能有所成就的人们的同情。这里的"未登科"指的是这些人虽然年岁已高,却仍旧没有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反映出战乱给个人命运带来的不公和挫折。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山中隐者、残民生存状态的描写,以及对贤官无奈处境的揭示,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破坏社会秩序与人民生活的深切忧虑。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冬末自长沙游桂岭留献所知

家隔重湖归未期,更堪南去别深知。

前程笑到山多处,上马愁逢岁尽时。

四海内无容足地,一生中有苦心诗。

朱门秪见朱门事,独把孤寒问阿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冬末投长沙裴侍郎

欲露尘中事,其如不易言。

家山一离别,草树匝春暄。

吹梦风天角,啼愁雪岳猿。

伫思心觉满,何以远门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山

病眼看春榜,文场公道开。

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

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

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